甘孜日報 2021年12月07日
記州最美網格員張紅
張紅正向商鋪老板宣傳森林草原防滅火知識。
張紅了解網格內困難老人的生活情況。
◎丹巴縣綜治中心 文/圖
在丹巴縣章谷鎮西河橋社區,有這樣一位專職網格員,因為她的人生曾經被“照亮”過,所以立志成為照亮他人的光,被人們親切的稱之為樂觀堅強刻苦敬業的“光環女神”。她就是州網格化服務管理界的名人——丹巴縣章谷鎮西河橋社區專職網格員張紅。
她身上的樂觀之光,照亮了每一位陷入人生困境的人;她身上的堅強之光,照亮了每一位艱難困苦的人;她身上的刻苦之光,照亮了每一位迷茫踟躕的人;她身上的敬業之光,照亮了每一位干事創業的人。
人生轉折,網格管理員成為新生的“希望之光”
張紅,土生土長的丹巴人,曾經的她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幸福無憂的生活。丈夫是一位中餐廳廚師,兒子乖巧聽話,那時候的她就是一個幸福的小女人??墒瞧届o的生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張紅丈夫在2017年被確診為尿毒癥,直到現在每天都要居家腹膜透析五次。丈夫倒下后,昂貴藥費、生活的重擔曾使她迷茫、頹廢,生活陷入了黑暗。
正在這時,網格員這份工作使她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絕望中尋找到希望,黨委政府、人民群眾的的溫暖關懷,為人民服務、為和諧社會獻出自己微薄力量的崇高使命感,使她重燃對美好生活的斗志。丈夫患病至今,她每天堅持巡查網格,用勤勞和智慧兼顧家庭與工作。她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化成一束束光照亮了網格的每一處。
自擔任丹巴縣章谷鎮西河橋社區專職網格員5年來,她先后榮獲四川省優秀網格員、四川省優秀消防網格管理員、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2020年度丹巴縣百佳人民陪審員、甘孜州最美網格員等榮譽,成為名副其實的甘孜州最美網格員。
敬業奉獻,成為群眾生命健康的“守護之光”
丹巴縣地理環境復雜,洪澇、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各類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她始終堅決服從鎮黨委政府和社區關于防災減災、搶險救災等工作的安排部署,積極投身到災害預測巡查、抗災救災、查災核災等工作中,及時對轄區內居民群眾開展防汛安全知識宣傳,提高群眾科學防汛意識,累計開展防汛宣傳60場次,涉及435戶、1402人次。
在去年“6·17”洪災期間,她堅持“寧聽罵聲千百遍,不聽哭泣一聲響”的信念,奔赴社區加油站的危巖崩塌檢測點,做好排查工作。遇到守著家不忍心不撤離的老夫婦,她用自己的經歷訴說生命的可貴、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時刻陪著老夫婦,不斷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直至他們安全撤離。在危急關頭,她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多次叮囑居民及時避險,緊急轉移嘉絨大橋、河道等重點區域居住的105戶群眾,實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安全度汛。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她始終身處一線、兢兢業業開展網格工作。時間緊、工作量大,她號召網格內的黨員、點長、樓長、青年志愿者擰成一股繩,全員總動員,真正做到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真正管理好網格的人、事、物,實現“上面千條線”和“基層一張網”的無縫對接。
面對不理解的群眾,她始終耐著性子,微笑、耐心、熱情地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努力做到入戶敲門禮字當先、信息采集細致周全、帶著誠心為人民服務、取信于民樂于奉獻,全面完成所管理網格人員信息登記。
疫情前期,口罩短缺,她巡邏時發現一戶居民老兩口在家吃了一個星期的開水泡饃饃,詢問后了解到,因為孩子在外地工作,老兩口買不到口罩,出不了門,又不想麻煩社區的工作人員,就將家里僅有的面粉做成饃吃了一個星期。為老人堅決執行防疫政策感動之余,她馬上將自己執勤的口罩給了他們,并為他們送來新鮮水果和蔬菜。物資緊缺之時,她舍己為公、播灑愛心,將丈夫的口罩全部捐出,并親自上門為網格內的老人和孕婦送上口罩,堅守在抗擊疫情的一線,為群眾筑起身體健康防線。
堅守崗位,成為社會和諧安定的“法治之光”
身著“紅馬甲”,她的身影隨處可見,總是出現在大街小巷、主要路口、學校、商店等重點場所,為了法治宣傳奔波。她始終加強自身學習,深入學習法律法規,堅持以身作則,發揮好網格員溝通橋梁作用,聯系法律顧問、協調群眾時間,促進法律進基層。
她創新自制政策宣傳告知書,逐家逐戶發放宣傳,讓居民掌握法律知識,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在自身都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她卻一直主動幫扶刑滿釋放人員的家屬,為他們送去關心溫暖,促進網格和諧穩定。
網格內團結街某棟樓,兩年來,幾層樓私自改道接污水管,導致樓層排水管堵塞。了解到情況后,她與社區、鄉鎮人員聯系溝通,深入片區13次,堅持耐心、細心與居民溝通交流,用情用理說服該棟樓居民,經多方不懈努力,重新將一至七層樓水管按正規接口接入污水管,并建立了修護污水管道居民微信群,真正解決了水管堵塞問題,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得到了群眾好評。
今年上半年,張紅累計處理群眾的家庭困境事件50余件,化解矛盾解民憂事情26件,關愛弱勢群體暖民心事件30件,排除安全隱患、改善環境遂民愿事情40件,辦結率100%。
張紅總說:“老百姓的茶米油鹽醬醋茶,就是我的大事?!痹蚓W格工作撐過最暗的夜晚,而今也想散發一點光芒照亮他人。她深信,在當下、在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照亮他人的那束光,在基層社會治理、為民造福的漫漫征程中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