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鮮紅黨旗飄新村

甘孜日報    2017年09月26日

    ——康定市以黨建引領助脫貧攻堅

    

    周易洪看望村民。

    陳科 曹秀英 /

    “黨員都在做示范,做成亮點群眾看,大家圍著產業轉,奔向小康為黨贊……”在康定市金湯鎮先鋒三村,該村老支部書記用快板痛快淋漓地唱起了自編自唱的“支部脫貧歌”。這支脫貧歌,一字一句,不是憑空編撰,而是這個村莊的黨組織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創造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帶著對偏遠山村大嬗變的執著與好奇,916,筆者不畏艱辛,從康定市出發,驅車90余公里來到金湯鎮先鋒三村,切身感受了一群矢志不渝、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共產黨人,帶領大山村從落后走向現代、從貧困走向現代的奇跡。

    村貌看巨變

    由于地處高山,遠離城鎮,交通不便,先鋒三村一度貧窮。由于窮困,鄉村青年一到婚齡時,女青年都想往外嫁;而男青年一相親,女孩子家多以“交通不好、地區落后、收入不高、前景不好”為由,將相親的過程嘎然而止,“光棍村”的帽子戴了多年,“人到二十五、衣爛無人補”一度成為先鋒三村的寫照。

    勤勞樸實的先鋒三村人,一直沒有忘記改天換地,誓把貧窮村舊貌換新顏。要實現這一改變,先鋒三村面臨的最緊迫、最突出問題是——修好一條通向外界的路。

    一群人要實現一個目標,必須有一個領路人;一個地方要發生嬗變,必須有一個堅強堡壘!

    應勢而生,領路人出現,那就是那個唱快板的老支書、全國勞動模范周易洪;這個堡壘,就是周易洪所帶領的支委一班人。

    周易洪和支委們從動員起步,一家一戶做工作,講清了修路對改變全村人生產條件和生活命運的重要性。

    267名先鋒三村人,不等不靠,從海拔2040米的峽谷路段起步,一鏟一鍬,彎彎折折,將4.5米寬、6.5公里村道修到了海拔2500米的村莊。路基工程,全是村民自籌自建!

    黨的富民興藏和脫貧奔康政策如春風一般吹到了先鋒三村,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村民修建的道路舊貌換新顏——到2016年,6.5公里的村道、18公里的村村通入戶路,全部實現硬化。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現在的先鋒三村,有了籃球場、健身場、衛生室、圖書室等配套設施,家家都建起了沼氣池,戶戶都有安全飲用水。每到下午5點,村活動廣場音樂響起,村里的大媽們就會跳起歡樂的舞蹈。

    今年,康定市又在全市啟動村標準化陣地建設,先鋒三村400平方米的“四室一校五中心”村活動陣地已完成三通一平,即將動工建設。

    今天的先鋒三村,與貧窮、落后漸行漸遠,隨之而來的,是文明和現代!

    奔康看產業

    2016年,村里換屆。為響應鎮黨委“培養年輕人”的號召,任職近40年、年近60的周易洪退出支書崗位。剛過不惑之年的鄧啟方擔任新一屆村支部書記。

    鄧啟方在全村第一個發展花椒種植,也是全村第一個發展規?;N植的黨員。鄧啟方說,前幾年我響應國家退耕還林的好政策,在自家耕地種起了花椒,一下就種了5畝,今年收了1500多公斤。由于我們這里的花椒“麻、鮮、香”,很受外地商販青睞,紛紛進村收購,產品供不應求,今年每斤就賣到了12元,僅此一項我家的收入就有近4萬元。

    在鄧啟方的示范帶動下,全村67戶老鄉看到了種花椒的甜頭,紛紛搞起了花椒種植。目前全村花椒種植已達500畝,今年又擴大種植200畝,達到了700畝的規模。據統計,今年,僅花椒一項收入近4萬元的有4戶,大多數都在2萬元左右,最低的也有五、六千元,全村人均純收入已超過10000元。

    先鋒三村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白天光照充足,適合核桃、蘋果等經濟作物種植,村兩委一班人打算利用這一良好的區域優勢和生態優勢,發展經濟果木種植,使全村實現多種經營,把致富產業做強做大。

    據金湯鎮黨委書記李恒香介紹:在金湯鎮,像鄧啟方這樣的老黨員帶領群眾發展產業的還真不少。新房子村的黨員王瑜良,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和氣候條件發展起了白芨中藥材生產,建了2畝種植基地,目前產值已達15萬元(畝產值達到9萬元),產品供不應求。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已全面發展白芨種植,現全村已有30畝,致富帶頭人王喻亮由此被村民認可,于去年村委換屆當選為村委會主任。目前,村兩委決定采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流轉30畝土地再擴大白芨種植,不出兩年,新房子村將成為高原藏區規模化、品牌化、區域化白芨種植生產基地。

    鎮黨委副書記彭德華說,目前金湯鎮共打造了5個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培育了5個專業合作社,共發展核桃和花椒基地4500畝、中藥材100余畝、板栗高枝嫁接1950畝,養殖蜜蜂700余桶,養殖波爾山羊100余只、土雞4000余只、黃牛和牦牛3000余頭。

    帶頭看班子

    當我們走進先鋒三村會議室時,黑板上還留著“先鋒三村貧困戶低保兜底評議”投票記錄表,70多歲的駱大權因兒子不幸去世、媳婦外出未歸、孫子進孤兒院而票數位居第一。

    金湯鎮落實上級黨委黨建工作部署不打折扣且富有創新。目前,各村支部皆建立了“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制度,堅持重大事項支部提議、村兩委復議、黨員大會審議和群眾大會決議,實行決議結果公開和議事結果公開,全面接受群眾監督,既提高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又提高了村兩委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公信力。

    為拓展視野,增強本領,金湯鎮黨委今年先后多批次組織鎮、村、組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到成都和鄰近先進縣、鄉學習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和新風培育經驗,共有400余人(次)參訓。經過培訓的村兩委和村組干部,則利用“農民夜?!保瑢⑺娝勏虮敬澹ńM)村民和致富帶頭人傳授,讓大家都開眼界,學習方法和本領。

    金湯鎮各村支部在發展黨員時堅持群眾推薦、鎮黨建領導小組考察、鎮黨委集體研究、公安機關審核、上報市黨建領導小組審定等流程和環節,嚴格把關。今年,有1名擬發展黨員就因“公安審核”環節,被查出有案底而被排除在外。

    鎮黨委建立黨員聯系群眾制度,監督村民自覺養成打掃衛生的好習慣,號召村民義務種花,開展“好兒媳、好公婆、好鄰里”評選活動,全面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特別通過《村規民約》規定,除結婚、喪事外,生日、升學、遷房一律不準辦宴席。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出臺兩年來,無人違規。今年該鎮一位99歲的老壽星,生日當天親自關門婉謝了主動前來賀百歲大壽的親友。

    鎮黨委還扎實開展黨員先鋒模范評選活動,表彰先進,樹立標桿,確立導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年“七一”表彰大會上,隴虛村年輕流動黨員聶慶東,因長期堅持將全村貧困戶家庭務工青年帶出加入自己的工程承包隊,每人每月有不低于4000元的收入,使務工貧困戶有穩定收入而告別貧窮,被鎮黨委授予“黨員致富帶頭人”稱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 上一篇: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貫通在即 記者現場目擊
  • 下一篇:文化惠民唱“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