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5月08日
——記理塘縣濯桑鄉下汝村第一書記賈小松
賈小松,2015年9月下派至理塘縣濯桑鄉下汝村任第一書記。履職以來,圍繞第一書記工作職能,培育產業打造村集體經濟,為村民解難題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村民的認可。
夯實基礎筑堡壘
賈小松緊緊抓住村級班子建設這個“牛鼻子”,把抓班子、帶隊伍貫穿工作全過程。從村組干部、“9+3”畢業生、退伍軍人、致富帶富能手、表現突出的中青年農牧民中發展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黨員,逐步優化農牧民黨員年齡和文化結構。實行每周召開一次村“兩委”會議研究日常工作、每月召開一次黨員大會集體學習、每季度召開一次村民大會制度,實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一事一議”制度,有效加強“三務”公開。認真執行“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制度,開展第一書記上黨課、組織黨員聯誼、重溫“雙承諾”、帶頭佩戴黨徽亮身份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黨員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村支部協調組織技能培訓300余人次,介紹就近務工800余人次,增收9萬余元。幫助缺勞動力貧困家庭開墾土地、修建房屋。爭取國家投入380萬元建成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室,爭取縣級部門10萬元用于軟件建設,實現了活動陣地質的飛躍。依托“農牧民夜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出村干部會前學法、遴選“法律明白人”,建立下汝村法律顧問制度,提供法律幫助和無償法律援助,教育引導村民“感黨恩、愛祖國、守法制、奔小康”。
發展產業促脫貧
賈小松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2016年順利實現下汝村摘帽、43戶210人脫貧。
做好“加法”,調整種植模式。種植青稞244畝、馬鈴薯103畝、圓根豌豆及其他作物61.5畝。爭取黑青稞種子5300斤、紫皮馬鈴薯種子3400斤,解決了種子缺口。協調解決2.5萬元的小孔鍍鋅網圍欄5800米,避免基地被刺猬等野生動物破壞,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按照馬鈴薯“自食1畝、對外出售1畝”思路,每戶至少增收1000元。
做好“減法”,發展大棚蔬菜。下汝村自然條件惡劣,村民“吃菜難、買菜貴”現象較為突出,買菜年支出2000—3000元。為此,他啟動貧困黨員精準扶貧示范工程,建第一書記示范大棚、貧困黨員蔬菜大棚,為每戶貧困戶修建1個小型蔬菜大棚;派出單位州司法局赴村舉辦蔬菜大棚進下汝暨蔬菜種子發放儀式,發放13個品種的蔬菜種子596袋,并邀請農業專家辦講座、大棚內教學。幫助貧困戶每年減少2000多元生活支出,以實現“減少支出等于增加收入”目的。此外,針對貧困戶缺勞動力、缺技術實際,開展多重結對幫扶,除幫扶責任人一對一幫扶外,還建立“1至3戶非貧困戶帶動1戶貧困戶”、“1名農村黨員聯系3戶貧困戶”、“1名鄉干部聯系1至3戶貧困戶”多重結對模式,農技員不定時進村指導,干部積極進村入戶關心蔬菜種植,黨員示范引領帶動,確保了大棚蔬菜項目見成效。
做好“乘法”,興辦集體牧場。充分發揮政策資金的杠桿作用,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采取“國家投入+貧困戶自籌”方式,組建下汝村集體牧場,養殖優質牦牛200余頭。爭取到州司法局20萬元、交通銀行70萬元產業幫扶基金,進一步擴大村集體經濟規模。爭取農業部門20萬元修建牲畜暖棚,成立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將集體牧場與合作社整合,科學組織和安排生產,引導村民由“靠天養畜”向“科學養畜”的養殖方式轉變,通過提高出欄率,2016年每戶貧困戶增收500余元。
堅持為民解難題
賈小松堅持入戶走訪,及時收集群眾困難意見,用實際行動積極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民事村辦等工作,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通過點滴小事促進了與村民聯系,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開展微信助學,支持殘疾人格它新三個女兒上學,收到御寒衣物50余件套、書籍50余冊,通過微信紅包募捐到生活費12900元,保證了三姐妹每人每月400-500元的生活費。目前,促成交通銀行領導與2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學生結成對子,擬對5名貧困學生開展助學。先后爭取資金6000元幫助貧困黨員開辦“黨員便民小賣部”,幫助篩選批發商建立長期進貨渠道,在方便上汝下汝兩村60余戶村民購買日用品的同時,實現營業額4萬余元、純利潤5000元。利用理塘縣通訊部門下鄉贈機活動,為貧困戶申領電信公司手機10部、移動公司手機47部,確保每月有120分鐘免費通話分鐘數,并且免費試用兩年。申領村村通70套,在對村民統一培訓安裝的同時,還上門為21戶村民進行安裝。為集體牧場承包戶爭取價值2萬元的帳篷3頂。堅持做到“六必訪六關注”,一年多來先后走訪退休干部、老黨員、老干部30余次,同農村黨員交流征求發展良策,走訪貧困戶300余次。幫助貧困戶甲它辦理社保卡等,走訪慰問病人家庭、婚喪嫁娶家庭、受水災家庭等21戶,送去了慰問品及慰問金,為澤桑安裝塑鋼窗、為洛當購買鋼爐,前后為村民服務共計支出5000元,協調派出單位州司法局開展走訪慰問,發放現金和物資折價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