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社會民生 >> 瀏覽文章

(記者走基層)美麗呷巴的五色夢想

《甘孜日報》    2016年04月12日


呷巴風景美如畫。 
    “天將小雨交春半,誰見枝頭花歷亂。縱目天涯,淺黛春山處處紗……”時值春分節氣,記者來到平均海拔3400米的康定市呷巴鄉采訪,藍天白云下的山中依稀可見厚厚積雪,寒風呼嘯,草黃山瘦,少了許多唐代詩人徐鉉筆下的盎然春色。
    “呷巴鄉雖然不在國道旁邊,但她依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的紅色基因、綠色產業、藍天白云和獨具呷巴特色的黑色系列,正編織著我們脫貧奔康的美好夢想。”說起呷巴鄉今后的發展,鄉黨委書記蘭卡澤郎信心滿滿。
    紅、綠、藍、白、黑這是五種最基本的色彩,但這與呷巴鄉的發展有什么聯系?正當記者有些不解時,蘭卡澤郎用他自己的理解方式向我們講述起其中原委……

    ■記者 袁飛 文/圖
    紅色基因
    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紐帶
    呷巴鄉鐵索橋村是一個“英雄村”這里不僅有一座700多年前由著名藏族建筑家唐東杰布設計的建筑,系藏區古老名橋之一,這里還傳頌著“三代軍人”精忠報國的動人故事。
    2015年2月11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2015年軍民迎新春茶話會。作為軍隊優秀代表之一降巴克珠參加了該活動。習主席和他交流并詢問了他的學習、生活和訓練情況。習主席問降巴克珠是不是康巴漢子,稱贊康巴漢子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
    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的降巴克珠不是別人,他就是呷巴鄉鐵索橋村“三代軍人”的典范。
    降巴克珠1989年2月生于康定呷巴鄉鐵索村,一家人三代忠勇:爺爺羅布長壽是鄉里唯一的烈士,父親羅布扎西是鄉里唯一參戰中立過戰功的功臣,降巴克珠是康定市唯一立過兩次一等功的戰士。自2006年12月入伍以來,他先后被總政治部評為“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被全軍、軍區樹為“愛軍精武標兵”,被解放軍報社評為“全軍百名好班長新聞人物”,被集團軍評為“學向南林先進個人”,被通化市評為“十大杰出青年”,連續6年被旅評為“優秀士兵”,個人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所帶班被旅評為“基層建設先進班”,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
    “我們將深入開展降巴克珠事跡宣傳,打響‘英雄村’名片效應,結合‘紅色藏鄉’的打造,以紅色為線、以紅色為魂,充分利用降巴克珠這一無以復加的獨特影響,積極打造鐵索橋‘英雄村’紅色旅游,帶動片區綠色生態旅游,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和致富增收有機結合。”在鄉上新建的降巴克珠榮譽室里,蘭卡澤郎告訴記者。
    綠色產業
    百姓脫貧奔康的新引擎
    呷巴鄉土地資源豐富、連片性好、土質肥沃,土豆、白菜等高原特色蔬菜品質優良,在“十二五”規劃中,呷巴鄉黨委、政府將呷巴上村列入重點發展的行政村,緊緊圍繞“發展特色產業”為主線,結合該村自身優勢,制定了一條大規模種植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發展道路。2012年,呷巴上村引進開放商開辟了200畝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群眾以每畝410元的價格租賃土地,使在家待業的群眾參與到基地工作,開辟了一條百姓增收致富的渠道,實現了“基地+農戶+市場”的種植經營發展模式,擴大市場銷路,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為該鄉早日建設特色農業發展藍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
    近年來,通過鄉黨委政府積極對接,既采取引進企業流轉土地、群眾務工增收方式,又采取鼓勵群眾自行種植,由鄉黨委政府對接電子科大、四川民院等單位打通銷售渠道的方式,多渠道促進群眾增收。目前,該村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規模達400多畝。
    “旅游也是我鄉一大綠色資源。”呷巴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呷瑪松波說道。
    呷巴鄉位于康定市以西75公里,是康定通往九龍縣的必經之地。一年四季這里風景秀麗,樹木蔥蔥,水流緩緩,平靜而恬淡,是采風、寫生、拍照的好地方!
    特別是呷巴鄉俄達門巴村更是占盡旅游優勢,距市區50公里,距風景秀美的折多山頂(康定機場)僅10公里,屬新都橋攝影天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村計劃利用其良好的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依托木雅景區開發,建成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點,在完善和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推出體驗藏區生活游,組建旅游接待隊,讓游客在領略藏區風光的同時體驗藏家生活。
    呷瑪松波說,“我們將緊緊把握省委統戰部聯系點、木雅熱崗景區開發、國道318線最美景觀大道打造、鄉內土地資源豐富等發展機遇和自身優勢資源、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據了解,呷巴鄉將借助省委統戰部聯系點這一平臺,整合省社會主義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四川民院、四川大唐甘孜公司等單位與該鄉結對的資源優勢,實現全方位、多渠道共同推進呷巴脫貧攻堅。
    在旅游發展上,該鄉將依托木雅熱崗景區開發、統籌推進集體整體發展與貧困人口重點幫扶相結合,實現群眾增收。目前景區開發公司每年出資40余萬元為俄達一、二村共170戶727名牧民全部購買醫療保險和適齡人員農村養老保險,有效解決了牧民醫療社保繳費負擔問題。同時,簽訂景區開發協議,明確公司與村集體按照7:3的比例,對景區收入進行分紅,并實行盈利分紅逐年增長的分配機制;在景區開發過程中組織村民進行務工,通過參與項目的建設帶動群眾增收。著重長遠,明確景區正式營運后,優先選擇貧困人口在景區各個服務性崗位上工作,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
    充分發揮國道318線折多山段區位優勢,結合最美景觀大道打造和“五片四線”城鄉提升工作,以折多山兩側綜合服務提檔升級為抓手,積極整合政策資金,加強風貌改造和功能配套,將原來單一的、不規范的服務點升級建設為集停車加水、餐飲休息、產品銷售、衛生公廁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場所,提升最美景觀大道綜合服務功能。在實施過程中,將每處加水點與貧困建檔立卡戶進行捆綁,共同經營、合理分成,實現“1+N”的扶貧幫扶模式。
    據統計去年景區開發建設期間,公司支付村集體運輸隊的運輸費用及村民用時用工工資合計111萬元。
    黑色風暴
    成為群眾增收新抓手
    除了藍天白云外,黑色更是呷巴鄉的一大亮點,俄達黑牦牛、木弄黑石材、塔拉黑木耳、片區黑青稞“四黑”系列如今已經成了該鄉群眾增收新抓手。
    “我們將有效提升俄達黑牦牛、木弄黑石材、塔拉黑木耳、片區黑青稞‘四黑’產業附加值,通過成立合作社、引進企業、爭取上級部門項目支持等方式,最大限度增加群眾收入。”蘭卡澤郎告訴記者。
   
    
 
  • 上一篇:特殊的“考試”
  • 下一篇:​拉姆家“奔康小賣部”營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