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4月26日
■本網評論員
最美人間四月天。行走在甘孜大地,全民綠化甘孜的動人場景讓人熱血澎湃。回望2016年,我州各地在州委“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戰略指引下,因勢利導大力發展林果經濟,部分農牧民群眾因此脫貧,從而走出了現代農業的新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我州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濕地,這是大自然恩賜的寶貴財富,也是今后發展的重要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州振興發展的金字招牌,也是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更是最大的發展潛力。保護好、利用好這片青山綠水,突出發揮我州生態資源優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轉化利用,加快綠色發展,變自然優勢為經濟優勢,變資源優勢為資本優勢,變比較優勢為競爭優勢,我們就有了在未來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資本和底氣。只要我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推動綠色發展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會走出一條生態優勢充分發揮、綠色生態產業富州惠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子。
保護好綠水青山,才會有金山銀山。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原則,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生活方式,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實現生態惠民,必須要以科技引領產業轉型。科技帶動土壤改良、品種普查、科技推廣,加快林果種植向專業化、生態化轉變。要依托森林多元化發展林菌、林果、花卉苗木、林中養殖、林中藥材等林中經濟。這些都要統籌謀劃綜合推進,著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值得欣喜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在我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要牢牢守住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生態底線,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推進創建川西北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民群眾對藍天、青山、綠水的需求更為迫切。生態文明建設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定力,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步步為營、久久為功,為建設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注入持續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