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生態環境要堅持“保護優先”

《甘孜日報》    2016年03月28日

    ■劉鳳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習總書記強調,“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實際上,只有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立完善的環境保護與發展機制,才能把綠水青山這個最大的自然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真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說到底,要想要綠水青山,就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綠色發展,這是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破冰之舉。過去,一些地方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建立了產業基礎,積累起一些財富,但過度依賴資源的發展往往陷入了“資源陷阱”,甚至明知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為了當地利益、小團體利益、私利,搞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行我素。究其原因,關鍵在于割裂了“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關系,沒能按照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找到其中的利益結合點。這也就意味著,發展不僅要講速度講效益,更需要在增長與保護、局部與整體、當前和長遠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毋庸諱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而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從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現實來看,城市霧霾頻發,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出行,農村生態破壞日益嚴重,農業環境受到嚴重沖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焦慮和不滿越來越突出。可以說,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瓶頸”,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堅持保護優先,全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不舍青山,方得金山。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支撐經濟發展的要素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產業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復的生產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拼資源、拼消耗的發展方式已不可持續。這就需要我們增強生態環保自覺意識,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最根本的就是要強化生態環境執法監管,建立責任追究制度,依法治理破壞生態環境行為,決不手軟,決不下不為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實現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 上一篇:激情書寫甘孜“三農”新篇章
  • 下一篇:考核不能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