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康巴時評 >> 瀏覽文章

強化支撐抓落實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甘孜日報》    2015年12月29日

——四論學習貫徹州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   
   ■ 本網評論員
   時序交替,改革前行。在即將走過的2015歲末,州委十屆八次全委(擴大)會為“十三五”規劃藍圖、謀篇布局,為我州在新起點上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實踐指南。站在新的歷史關口,面對全面深化改革新的課題,全州上下要把握謀劃發展總體取向,強化“五大支撐”,真刀真槍抓落實。
   強化支撐抓落實,要從國家和省的戰略部署中挖掘新的增長點。機制、政策創新在經濟發展中往往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也是各級黨委、政府推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政策就是項目,政策就是資金,政策就是機遇。中央和省委的高度重視,為我州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后一個時期,投資仍是拉動全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們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向存量要增量,爭取更多的財政轉移支付、財政投資等政策支持。切實把政策優勢轉化為項目優勢、發展優勢。
   強化支撐抓落實,要從優越的自然資源稟賦中挖掘新的增長點。我州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諸多國家級、世界級的勝景名片,有良好的光熱條件和土地資源,已探明的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4000多萬千瓦、風能和太陽能3000多萬千瓦,生態能源總和在全國地市州排名第二,金、銀等13種礦產資源名列全省第一,已探測的甲基卡鋰輝石礦儲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資源優勢是靜態優勢,并不必然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需要冷靜地審視、分析自身資源優勢,研究和選擇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的科學路徑, 謀定而后動、蹄疾而步穩,把優厚的資源用在刀刃上,把手中的“好牌”打成“贏牌”。
   強化支撐抓落實,要從良好的產業發展態勢中挖掘新的增長點。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支撐是實現我州與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財稅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群眾致富的重要渠道。沒有具特色優勢顯的產業支撐,發展就是無根之水、無本之木,我們要牢牢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產業發展的契機,牢固樹立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理念,在觀念上打破固定思維模式、運行慣性和路徑依賴,跳出甘孜抓產業,著眼未來抓產業;在方向上要堅持旅游業為主導,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創業的氛圍;在路徑上采取多種方式培育市場主體引導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
   強化支撐抓落實,要從項目儲備爭取中挖掘新的增長點。發展是第一要務,而發展的成果、載體主要體現在一個個項目上,項目建設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是促進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州基礎設施建設十分滯后,是四川唯一不通高速公路的市州,城鎮化率不到28%,通信覆蓋率較低,未來五年建設任務十分繁重,但投資空間巨大,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實踐證明,項目建設的力度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項目建設的水平決定經濟發展的質量,只有抓住了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才能更好地支撐發展、增強后勁。我們要堅持把引進落實重大項目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以項目工作的實效帶投資、促發展、惠民生,積極做好項目的規劃、儲備、包裝、申報工作爭取國家和省的更大更多的支持。搶抓新機遇,爭取大項目,落實大投資,促進大發展。
   強化支撐抓落實,要以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為重要保證。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十三五”時期,我州的發展要再上一個新臺階,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勢所必然。一個優質的發展環境,能源源不斷地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各類生產要素聚集,在激烈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環境是第一競爭力。當前,整體向好的穩定態勢,為發展贏得了空間;群眾脫貧致富奔康的強烈愿望,為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各項社會事業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為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但由于我州先天的劣勢,要讓企業真正安下心來投資發展,還需要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創造更好更優的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須擔起的責任。切實認清責任,迅速行動起來,把改革的拳頭握得更緊,把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把我州的發展環境打造得更好更優,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時間如白駒過隙,五年當只爭朝夕。扎實推進“十三五”落實的號角響徹耳畔,目標已確定,方向已指明,全州上下要按照全委會的部署和要求,倒排工期、落實責任、狠抓落實,強力推進,讓藍圖早日變為現實!
  • 上一篇:趕超世界 我們只差一步
  • 下一篇: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抓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