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飛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市民道德的好壞,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精神狀態,影響著一個城市事業的興衰。隨著我州旅游業的不斷發展,全域旅游方興未艾,我們在加大旅游建設的同時,必須從提高全民素質開始。文明城市的創建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應該是每一位市民的事情。一個家庭要發展和提高,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努力,我們的城市同樣也需要每一個市民從自身做起。培養文明習慣,公德意識,愛護公共設施,遵守交通規則,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做到的小事。
日前,記者在某縣看到一些現象,卻與我州正在實施的全域旅游大相徑庭。一位賣水果的女老板正與外地游客發生爭執,經打聽才知道因游客品嘗了一個李子,但因不合口味游客轉身準備離開,因此發生爭執,只聽得那女老板滿口臟話,不堪入耳,幾位當地人也前來助陣,并將那位游客的車攔下,無奈之下那游客只得高價購買了幾斤李子才走脫。
由于某縣城市改造,道路實行交通管制,一日,一輛湘A 牌照的外地車停在路邊,這時一位交警走了過來,執法中此交警并未出示執法證件,也未按照要求敬禮,而是破口大罵,臟話不斷。同樣,在另一座城市里一外地牌照的車輛與本地車輛同停一處,結果被罰款而當地車輛卻安然無事,面對兩種結果,外地司機無奈地說道:“為什么這樣對待外地人?”
像這樣的“小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太多。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畢生的精力著書立說,闡述人民禮儀是人生立身之本,是國家立本之業,是人類發展之本。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然而,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也不無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同時,我們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以上的事例表明,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人身上,還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社會順利發展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我們知道: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良好的生活環境,創造出和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