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丹巴:將美麗進行到底

甘孜日報    2017年06月08日

城鄉提升大手筆,環境整治齊動員,資源整合強推進

美麗鄉村。

丹巴縣通鄉公路建設現場。

丹巴縣城。

     6月的丹巴,讓人沉醉。掩映在青山綠水下的丹巴縣聶呷鄉甲居村,游人絡繹不絕前來領略“中國最美鄉村”的風采。如果說“古碉藏寨美人谷”是丹巴縣的一張名片,那么“美麗鄉村”已成為大美甘孜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美麗”兩字正不斷嵌入丹巴人的幸福生活。丹巴縣委、縣政府緊密按照州委總體工作格局和發展思路,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正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縣情實際、順應群眾期盼的發展新路子,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譜寫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貢獻丹巴力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只有奮斗,目標才能實現;只有實干,夢想才能成真。“我們將始終把旅游業發展擺在優先位置,力爭在全州率先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努力實現群眾增收致富好、縣域經濟發展好、生態環境保護好、社會和諧穩定好和民族團結融合好。”丹巴縣委書記何文才表示。

   ■本網記者 扎西 陳楊 張嗥  貢呷沙鄧 /

   扮靚鄉村容顏 建設美麗環境

   美麗鄉村,首先是山清水秀、環境美麗。

   丹巴縣嘉絨步行街是該縣最繁華的地段,每天前來的游客和當地群眾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在步行街入口處,一排丹巴縣城鄉環境治理考核評比欄十分醒目,吸引過往的游客和群眾駐足觀看。

   三岔河農牧局宿舍旁邊宿舍化糞池堵塞,污水溢出,由縣市政局提出方案報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執行組研究并跟蹤落實;統戰部民宗局衛生區域建材垃圾堆放,由章谷鎮核實住戶,督促清理;三岔河老橋鄉村客運停車場邊坡垃圾,由章谷鎮核實住戶,督促整改,環衛公司負責清理……每一處不整潔的地段都配以整改前和整改后的照片,通過曝光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整改落實,并責令限期整改。看過評比欄的游客和群眾都紛紛點贊。

   今年214日,丹巴縣正式啟動 “城鄉環境提升年”各項工作,按照“以人為本、優化環境、加強管理、完善制度”要求,堅持“統一領導,分工負責,上下聯動,全民參與”,縣委書記何文才擔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王俊擔任常務副指揮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阿根、縣政協主席楊朋錯任副指揮長,對縣轄區內市容市貌、道路秩序、河道管理、鄉村環境等薄弱區域全方位安排部署整治工作。王俊表示,環境整治不是走過場、搞形式,而是要動員全縣干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重拳出擊環境治理,捍衛中國最美鄉村品牌。

   通過環境整治,在縣城周邊開展星期五“大清掃”活動,拆除亂搭亂建筑物及構筑物,落實 “門前三包”責任制,強化交通秩序管理,整治廣告亂象清理各類“牛皮癬”,規范縣城店招店牌,對縣城區經幡亂掛,經文亂刻、佛塔亂建進行集中清理,集中開展污水治理,實施河道整治“四清”(清垃圾、清淤泥、清雜物、清拆違建)行動,配套環衛設施,定期和不定期開展城鄉環境提升明察暗訪,落實門前“五包”規定。

   而在鄉村,則大力推進“五清四化”(“五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墻斷壁、清路障、清庭院;“四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八改兩建”(改房、改路、改廚、改水、改廁、改圈、改陋習、改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建設,對全縣77個行政村垃圾轉運和處理設施進行統規統建)、“兩抓一控”(抓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每個鄉鎮必須確定1個連片整治示范區、抓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精品示范點,每個鄉鎮打造23個精品村、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幸福美麗新村和特色民居傳統村落建設工作,提高農牧民群眾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通過一系列城鄉環境整治,丹巴縣的城鄉面貌不斷提升,“顏值”更高,“氣質”更足。

   如今,穿行丹巴大地,從巴底到東谷,從太平橋到章谷,從革什扎到丹東,從梭坡到格宗……一大批環境美、人文美、素質美、風尚美的鄉村,無不讓人馳目騁懷,養眼養心。

   發展美麗經濟 賦予文化內涵

   村美了,路靚了,山更綠了,“美麗經濟”也跟著來了。

   529日,剛從成都參加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的省黨代表、聶呷鄉甲居一村支部書記桂花剛一回到甲居藏寨,就開始組織全村村民為“端午小長假”的到來忙個不停。

   甲居藏寨因美麗而聞名,村民們也因美麗而致富。全村53戶農牧民群眾就有49戶搞起了旅游接待,年收入最高的接待戶達到了70萬元,低的也能達到3萬余元,人均收入從過去的1千多元到現在的人均收入1.2萬余元。

   今年72歲的村民阿本擁忠的兒子是殘疾人,是村上的建檔貧困戶,2015年,在桂花的不斷“游說”下,阿本擁忠終于愿意做旅游接待,2015年,在縣上的支持下,將阿本擁忠的舊房改造成了一個擁有7個 標準間的“阿本藏家”,當年10月前建成,僅在“十一”黃金周期間,她家的收入就超過萬元,加上兒子在門票站收入,當年全家就脫貧。談起旅游帶來的好處,不太會說漢語的阿本擁忠總是滿臉笑容。

甲居村民們家家戶戶全家動員發展旅游接待,都沒時間去種地了。桂花表示,“甲居藏寨作為‘中國最美鄉村’,游客千里迢迢來看的就是人文風景和田園風光,荒廢的土地對甲居的景觀肯定有影響”。于是,在縣上的指導下,甲居一、二村利用甲居三姐妹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依托黨員+農戶+寨子,對荒廢的土地進行補種,現在甲居藏寨的田園風光更美了,到“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的游客更多了。同時,兩個村子還依靠合作社傳授現代旅游管理培訓,讓村民們思想跟著時代走,未來發展的路子也更多更寬了。

   不僅甲居,按照“千碉之國、美麗丹巴、嘉絨名城”定位,全縣大手筆投入2億元作為城鄉提升戰略發展,實現規劃設計、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風貌特色為一體的統籌發展格局,打造嘉絨區域獨有、連線成片的美麗鄉村,全力塑造“綠色、生態、宜游、宜居”的嘉絨風情旅游名城。以嘉絨文化、紅色文化等本土歷史文化為背景,單體講景觀,局部講風格,整體講協調的原則,賦予城鄉建設特有的文化內涵,提升城鎮競爭力。確立“一心、兩區、三軸、五核”城鎮發展模式,科學定位,合理布局,到2020年全縣城鎮規劃區拓展為4平方公里。

   美麗近悅遠來 資源清理整合

   美麗需要去保護,去捍衛。

   黨嶺自然保護區位于丹巴縣邊耳鄉境內,是集雪山、森林、草甸、湖泊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景區。2013年,丹巴縣人民政府與成都一家公司就合作開發景區達成了合作開發框架協議,由該公司對景區進行總體規劃和整體打造。但是,該公司入駐丹巴近三年,景區開發進度緩慢,嚴重落后協議要求的進度。

   “當前黨嶺村民們脫貧奔康的愿望十分迫切,希望借助景區開發增加收入。但景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嚴重滯后,游客進不來,群眾有怨言。”談到景區開發,邊耳鄉黨委書記兼任黨嶺村支部書記岳國軍一臉無奈。

   從今年開始,丹巴縣委、縣政府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了重新清理整合。對該公司列出了景區開發建設項目建設時間表,“公司若不能正式履約,政府將嚴格按照協議條款和州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甘孜藏族自治州招商引資項目退出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等相關政策法規,依法依規中止合作協議并予以清退”,丹巴縣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已約定退出條款。同時,該縣還對全縣進度慢的甲居景區、梭坡景區、中路景區、邛山景區和長沙壩旅游綜合服務區開發等建設的公司進行主動對接,解決困難,協調進度,“當然對‘圈而不建’的公司,我們將會依法清退,”該工作人員還表示。

   在旅游資源清理整合的同時,丹巴縣對“美麗鄉村”的建設也加快了腳步,讓全縣處處是景。61日上午,革什扎通鄉公路復建工程三道橋村機器轟鳴,一派熱鬧景象。丹巴縣公路段段長宋施偲介紹,該工程全長48.2公里,由縣上在農業發展銀行貸款8000多萬元、成華區投入援藏資金3000多萬元進行復建,沿途惠及革什扎鄉、邊耳鄉和丹東鄉的萬余名群眾。這條路將在今年“十一”黃金周前建成,游客從成都出發,當天就能通過這條通道入住黨嶺或莫斯卡。

   一系列美麗鄉村建設“組合拳”,一張美好全域旅游圖,正在大渡河畔的丹巴縣徐徐展開。



  • 上一篇:丹巴中學德育活動帶來“漣漪效應”
  • 下一篇:康定市組織企業開展安全生產宣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