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各縣動態 >> 瀏覽文章

“四個好”照進爐霍脫貧奔康發展路

甘孜日報    2017年05月15日

爐霍縣城全景。(爐宣供稿)

精致的縣城、整潔的街道、通達的道路、蔥蘢樹木、小橋流水……處于我州北部脫貧奔康百公里生態農業產業示范帶核心區的的爐霍,人們忙碌而又充實的度過了這個春天。宜木鄉的人們在田埂上留下匆匆的腳步,泥巴鄉次朗村的群眾忙著制作“青稞月餅”,上羅科馬鄉的林地里撿拾枯樹枝的人頭攢動……皚皚白雪中,挺立的山脊間山歌悠長回蕩;廣闊土地上,奔忙的人們踏歌而行歡樂奔忙;蔚藍天空下,碧綠的草原上希望涌動。

    本網今日繼續刊發“春潮涌動逐浪高、破題發展攻堅路”系列報道,以期讓各地各部門有所啟發和借鑒,促進各項工作和扶貧攻堅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

    ■本網記者 肖宵 唐闖 格桑土登

    國道旁一望無際的沃野上,一片片散發著春天氣息的百合花已經種下;成排的新型蔬菜大棚后面,一棟棟特色民居掩映在青山綠水中;村落環境干凈優美,家家戶戶窗明幾凈……

    爐霍縣宜木鄉蝦拉沱村,藏語意為“梅花鹿停留的草壩”,猶如一個靈動的音符,撲閃于爐霍與全國全省同步邁進全面小康的協奏曲中。數個和蝦拉沱一般幸福美麗新村散落在它的四周,構成了爐霍扶貧攻堅的鄉村拼圖。

    在“康北要沖”五千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四好”新村建設方興未艾。

    聚焦家庭這個社會的基本“細胞”,著力村落發展這個脫貧攻堅的細微“器官”,爐霍縣瞄準靶心精準發力。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們明確提出要強力推進城鄉功能新提升,充分激發廣大農牧區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大力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建設,致力于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h委書記伍強表示,省上提出的“四個好”要求實際上就是扶貧攻堅要達到的“具象化”目標,“爐霍縣很早就確定了創建任務表:到2020年,16個鄉鎮171個行政村中,100%的村建成縣級“四好村”,80%以上的村建成州級“四好村”,60%以上的村建成省級‘四好村’。”

    “物”是幸福美麗新村的基礎,“人”是幸福美麗新村的靈魂。“四個好”,成為檢驗扶貧成效最直接、最基本的標準。以改善居住條件為基礎,以增加群眾收入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引領,充分尊重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深入開展黨政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參與為基準的創建活動,讓美好的夢想照進生活并延續到未來。

    4月的高原依然寒風料峭,而充古鄉青卡村的搬遷戶益西康珠心中卻暖流涌動,她和家人正遷水搭電,為喬遷新居忙得不亦樂乎;朱倭鎮顛古村,多吉一家三口近期剛剛搬進新房,他準備在拿到信用社的小額貸款后,趕在雨季前將圍墻和院壩重新修葺,為夏天?!皦巫印弊鰷蕚洌凰鼓距l若海村的格絨青措正在蔬菜大棚中為“圣女果”澆水施肥,每天80元的勞動所得和一年150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讓她覺得如今的生活充實而又幸?!?/span>

    “我們計劃以新村建設撬動產業轉型升級,以‘洪荒之力’打造爐霍支柱產業。新村建設的具體操作原則是宜農則農、宜旅則旅、農旅結合,打造一批產業型、旅游型、生態型精品村、特色村?!笨h長巴登告訴記者。

    產業是脫貧的依靠,產業是奔康的基礎。爐霍縣把產業發展融入創建“四好”新村,并貫穿整個脫貧攻堅全過程:明確主體責任,形成統一合力;積極搭建平臺,優化農業布局,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支部引領,帶領群眾致富,創新推進縣域內“飛地”扶貧。

    “為實現省州下達的27個貧困村脫貧和自加壓力的21個貧困村脫貧的目標,我縣在2016年年底便提前啟動了相關工作,瞄準產業發展、就業、住房安全問題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薄弱環節,制定了一系列實施計劃,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今年初便按照‘四個好’的要求開始啃下一塊塊‘硬骨頭’,目前開局良好。”伍強說道。

    強有力的措施,強有力的落實,破解了一個個難題,村莊和土地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住上了好房子,讓充古鄉青卡村村民牛麥,朱倭鎮顛古村村民扎西,感覺每天都是新的。在這片綿延起伏的康北沃野,藏區新居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越來越多的牛麥、扎西們正在以新眼光重新審視身邊的青山、綠水和鄉愁。

    過上了好日子,種植黑木耳讓仁達鄉玉麥比村村民其麥充滿喜悅;參與搭建全縣貧困村“飛地”蔬菜大棚讓斯木鄉吉絨村村民達瓦倍感責任重大。爐霍縣用力用心抓發展,用智用情抓扶貧,盯節點、抓重點、破難點,奔康之路越走越寬。

    養成了好習慣,百合花基地讓宜木鄉蝦拉沱村的糧農變為花農,盛煌有機蔬菜基地讓讓斯木鄉若海村的農民成為股民,“三區一園”的加快推進讓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們成為了產業工人。接觸和參與現代產業,讓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增強了現代意識,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城鄉社會文明和諧程度明顯提升。

    形成了好風氣,讓宗塔鄉角龍村、上羅科馬鄉一村村民們求發展的愿望更強烈。新農村建設“硬件”、“軟件”比翼齊飛,讓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們自覺成為尊老愛幼、文明健康、遵紀守法等良好風尚的實踐者。

    一首首歡快的山歌正傳揚四方,一個個古老的村寨正舊貌換新顏,一片片“多業融合”的高原藏區生態產業園正細滋慢長,“四個好”的脫貧奔康之夢,正悄然照進爐霍的現實。

        

 

  • 上一篇:啟程于昨天的生態“醉美”之路
  • 下一篇:九龍縣氣象局強化汛期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