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安里頂村脫貧奔康記

正在銷售藏雞蛋。
“脫貧絕不等靠要,發誓年底定摘帽。”走進巴塘縣中心絨鄉安里頂貧困村,兩排大字赫然醒目地寫在村里的一面墻上,表明了安里頂人摘掉貧困村“帽子”的決心。
■白馬拉姆 多吉澤仁 文/圖
特色養殖叩開致富門
“今天的南區藏雞蛋又賣完咯!”剛在城里賣完藏雞蛋準備回中心絨的曲珍大娘對筆者說。
巴塘縣中心絨鄉俗稱“南區”,鄉政府對面的安里頂村是個極度缺水的半干旱地區,是巴塘縣計劃在2016年脫貧的12個貧困村之一,全村37戶167人。這個處在半山腰的村子因為缺水,農業只能靠天吃飯。自然條件差,村民的生活相當困難。為了摘掉貧困“帽子”,堅強勤勞的安里頂人痛定思痛,開始認真思考如何讓自己富起來。在一次又一次討論中,他們統一了思想:安里頂人祖祖輩輩都有養殖的習慣,零星養殖藏香豬和藏香雞的家庭,收入比不做養殖的家庭高。在當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里頂人因地制宜,決定規模養殖藏香豬和藏香雞。
安里頂村的地形坡坡坎坎,基本上沒有平地,無法修建大型養殖場,村民們便決定分散養殖。如今,該村共養殖藏香豬300余頭、藏香雞900余只。特色養殖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三年中共扶持資金30萬元,縣農牧局多次派出技術人員預防瘟病,藏香豬和藏香雞長勢非常好。中心絨鄉黨委副書記高榮介紹:“按市場價,一頭豬可以賣到1300元至3000元,一只雞可以賣150元至200元,人均收入可以從300元增加到900元。而且,這些豬和雞是糧食喂的,肉質好,營養豐富,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與此同時,在縣農牧部門的幫助下,村民們又種植了高產地膜玉米。畝產從300斤增至600斤,解決了飼料問題。發展養殖業,銷售是關鍵,由于藏香豬和藏香雞是綠色食品,預訂的餐館和干部職工很多,沒有拉到市場就已售罄成了常事。雞蛋除了村民在市場少量售賣外,其余被中心絨鄉中心校訂購用于學生營養餐。銷售不愁,村民們的養殖激情高漲,下半年該村還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在養殖藏香豬和藏香雞的同時,安里頂人還養殖了中蜂。中蜂養殖不僅成本低,方法簡單,還因為純綠色、營養豐富能賣好價錢,村民們競相養殖,中蜂從以前的幾十桶增加到了現在的460桶。村支書杰村算了一筆帳:“蜂糖一斤80元至100元,按照現在這個規模,每戶年收入可達5000元至6000元不等,我們村今年脫貧沒有問題!”筆者還了解到,今年開春,省農科院的專家到安里頂村作了調研,稱這種高原中蜂藥用價值極好,有前景,鼓勵村民們多養殖,慢慢擴大知名度。現在還沒有出糖,就已經有人預訂了。
投工投勞在家門口掙錢
過去,安里頂村布滿了彎彎曲曲的小路,睛天灰塵撲面,下雨天滿腳濘泥,特別難清掃。今年,縣財政投入資金對該村的連戶路、入戶路進行修建,同時配套了房屋美化、牲畜圈房建設。為了使村里人在家門口掙錢,鄉政府沒有把工程承包出去,而是組織村民們投工投勞,按工作強度每天付100-130元的工錢。“既然可以在家門口掙錢,當然不必到外面去。今年,我們村沒有一個外出打工的,都去投工投勞了”,村民曲扎說。
在村民們辛勤勞動下,如今的安里頂村村容整潔,水泥連戶路規整劃一,綠樹掩映著清一色的白藏房,成群的藏香豬、藏香雞、中蜂愜意地生長著,兩個公共廁所干干凈凈,到處呈現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勃勃生機。
該村唯一的五保戶娜珍大娘在采訪中說:“安里頂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現在越來越來好了,以后會更好。鄉政府和村民們又非常照顧我,所以我沒有去縣上的敬老院,就在這里養老了!”
“希望我們村9戶47人在年底徹底脫貧摘帽,還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我們村能多出幾個大學生!”
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安里頂人將越走越寬廣,他們深信,再過不久愿望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