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縣助推“第一書記”發揮駐村幫扶引領帶動作用
第一書記風采
今年以來,巴塘縣立足農牧民群眾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重的實際,著力在“第一書記”上下功夫,通過實施“五個精準”點對點發力,“第一書記”駐村幫扶的引領帶動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州委組織部
注重干部選派精準
使“第一書記”成為駐村履職最合適人選
堅持把選好配強駐村“第一書記”作為推動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在研究出臺選任條件,規范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程序的基礎上,嚴格組織審核、層層篩選、常委會把關,選出的61名“第一書記”,不僅政治品質好、工作責任心強,而且熟悉基層黨建和精準扶貧相關知識,同時還是選派單位的業務骨干。“第一書記”群體中,既有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也有遴選出來的優秀年輕干部人才,既有經過多崗鍛煉的黨政干部,也有熟悉多項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其中83.6%的懂藏漢雙語,90%的熟悉基層工作,33%是重點培養的后備干部和遴選的優秀干部人才。經過幾個月的實踐檢驗,從走訪調查的情況看,鄉村干部群眾對“第一書記”的滿意率達到95%以上。
注重能力提升精準
為“第一書記”駐村履職打下良好基礎
堅持把提升綜合能力作為“第一書記”履行職責的首要著力點。針對軟鄉弱村集中整頓、精準扶貧、鄉村治理、基層黨建等方面知識技能,先后制作了《 “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手冊》、《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和精準扶貧政策讀本》,發放到每個“第一書記”手中,并開展了2次專題培訓,由縣委書記、組織部長和相關領導親自授課;并通過對口支援縣的縣校合作平臺,選派46名“第一書記”到西南民大參加為期15天的專題培訓,到雙流、新津等地實地考察,為他們轉變角色、履職提能、融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在集中專題培訓的基礎上,各縣級聯系鄉領導多次深入基層實地調研,以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強化問診把脈,對“第一書記”進行現場指導、面對面交流、答疑解惑;同時,縣委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第一書記”互相曬成績、講經驗、談感受,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目前,駐村“第一書記”的黨建業務知識水平、幫扶能力和思路都有較大提升和拓展。
注重服務管理精準
為“第一書記”駐村履職創造條件
堅持把抓好管理服務作為助推“第一書記”發揮作用的支撐。針對做好“第一書記”的教育管理和工作服務,出臺了《巴塘縣建檔立卡貧困村“第一書記”管理辦法》,明確了“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駐村幫扶的目標任務,從擺正與村“兩委”的關系,規范村級組織運行,幫助厘清發展思路,制定實施脫貧計劃,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支柱產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從職務晉升、工資福利待遇,參加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以及休假和探親假等方面建立了保障措施。基于單獨管理難度大的實際,縣委將“第一書記”納入單獨考核序列,由縣委組織部全程跟蹤,采取“雙述雙評”的方式進行單獨考核,目前有14名“第一書記”在考核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優秀并納入后備干部庫管理。
注重關心關愛精準
為“第一書記”駐村履職解除后顧之憂
堅持把抓好對“第一書記”的關心關愛作為促進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載體。一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縣財政每年為“第一書記”每人安排工作經費6000元,并每年預算20萬元作為駐村幫扶項目激勵基金。二是建立生活保障機制。在各鄉鎮和派出單位力所能及提供工作和生活條件的基礎上,落實“第一書記”駐村任職期間享受基層臨時崗位補貼政策,與鄉鎮干部同等待遇。三是建立保險機制。針對藏區山高路陡、道路艱險的實際,縣委專門出臺政策,明確各派出單位每年必須為“第一書記”購買不低于50萬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四是建立交流幫扶機制。縣委組織部專門為“第一書記”建立QQ群和微信群,搭建交流互動平臺,隨時了解掌握工作動態,及時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同時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大組工網等媒介,廣泛宣傳“第一書記”的工作情況和典型事跡。五是建立優先提拔機制。由組織人事部門對“第一書記”進行全程跟蹤考察,對政治堅定、作風務實、業績突出、群眾滿意的第一書記納入優先提拔使用范疇。目前,1名“第一書記”因工作出色被提拔為主持工作的副鄉長。
注重傳導壓力精準
為“第一書記”履職營造創先爭優氛圍
堅持把傳導壓力促進工作創新作為抓好全縣精準扶貧的重中之重。一是建立了紀律紅線,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財經紀律,凈化財務管理等方面明確了駐村紀律和要求,規范“了第一書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行為。二是建立同等追責機制,把“第一書記”履職與派出單位的目標掛鉤,實行同等獎懲,使單位和個人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形成了上下紛紛主動作為、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了督查網絡,除縣委書記隨時明察暗訪、紀檢監察和組織人事部門定期檢查指導外,縣委專門成立以五個常委帶隊的督查組每月開展巡查,并在各片區建立了由工委牽頭的交叉督查機制,對“第一書記”的工作情況按“好、中、差”每月進行評選通報。四是變被動召回為主動撤回,由于政策宣傳貫徹到位、壓力責任傳導到位、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第一書記”結合工作實際,為不給下派單位造成不良影響,不耽誤所在村脫貧任務,積極變被動召回變為主動申請撤回。目前,9名年齡較大、知識水平有限、電腦使用技術欠缺的“第一書記”主動申請撤回,“第一書記”的年齡知識結構更趨合理,履職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第一書記”的下派,不僅為所在的村辦了好事和實事,更重要的是為農牧民群眾帶去了新的理念和知識,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提高了黨員干部的素質,為發展農牧區經濟,脫貧奔康注入了新的活力。團省委下派到黨巴鄉黨巴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李柯,在下派的半年時間里,通過走村串戶、實地調研,累計整合項目35項、資金1016萬元,使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縣法院下派到波密鄉波勉村的“第一書記”益西拉姆,用1個月的時間,走訪調查和詳細掌握了每戶基本情況及致貧原因、生產生活狀況和子女入學就業情況,并制作了圖文并茂的村情民情實錄、貧困戶檔案,為駐村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縣委組織部下派到措拉鎮玉絨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洛絨扎西,不但幫助修建籃球場,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還著力規范村支部“三會一課”,并多次協調幫助疏通被雨水沖毀的通村公路,解決群眾的出行難的問題。縣委辦下派到竹巴龍鄉列布西村的“第一書記”春來,以“支部+基地+農戶”的模式,不僅幫助該村做大做強了產銷一體化的葡萄釀酒產業,還組織黨員帶頭養殖3000多頭藏豬和1000多只藏雞,使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增加近600元,提高了村民發展產業致富增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