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08月05日
一條生育補貼政策,讓四川最南端的攀枝花市一夜“走紅”。
5月31日,國家實施“三孩”政策。7月28日,攀枝花市發布《關于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其中第13條明確,對按政策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這一舉措,讓攀枝花成為全國率先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引發各界關注和熱議。
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為什么是攀枝花?這背后反映出其怎樣的發展需求?□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唐子晴 文/圖
新生人口每年9000人
二三孩育兒補貼金一年額外支出約2500萬元
“攀枝花生育二三孩每月每孩補貼500元”的消息一經發布,迅速引發全國熱議,甚至從自帶“熱搜體質”的奧運話題中殺出一條“血路”,擠進當日網絡熱搜榜,僅微博上的閱讀量就達1.4億。
作為攀枝花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黃志文幾乎全程參與了“十六條措施”的調研、草擬、征求意見、政策發布等環節。對于話題上熱搜,他有些意外。他解釋,“育兒補貼金”措施僅是本次公布的16條措施之一,目的是健全人力資源服務保障機制,為來攀、在攀人才解決部分后顧之憂,“單憑發放育兒補貼金,就簡單地稱攀枝花是‘催生第一城’,有些偏頗。”
梳理“十六條措施”,不難發現,系列措施還包括高層次人才待遇激勵、提供創新創業支持和獎勵、提供就業補貼、外地和本地戶籍學生享受同等待遇等具體舉措。
政策出臺前,該市財政等部門專門做過基本測算,攀枝花全市每年新生人口9000人左右,二孩及以上占比不到一半,“育兒補貼金”這一項,全市每年額外支出2500萬元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從該政策生效起的6月12日至8月2日,攀枝花新生人口總數達444人,其中二孩185人,三孩38人。
做大城市規模
除了鼓勵生育還要積極引進人才
攀枝花之所以成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與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問題密不可分。
黃志文進一步解釋,作為資源型工業城市,攀枝花城鎮化起步較晚,但起點高,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9.57%。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攀枝花全市常住人口1212203人,其中15-59歲人口占總人口的66.24%,65歲以上人口占比15.88%。從業人員和高層次人才流失、老齡化嚴重等問題矛盾日益凸顯,人口規模不足問題為攀枝花的經濟社會發展埋下隱憂。
從城市發展角度來看,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人力資源優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攀枝花推動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國內國際“三個圈層”聯動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而這些目標,都需要加快聚集各層次人才,形成與攀枝花市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相協調的人力資源支撐。
此次并非攀枝花首次發布人才政策。早在2017年,《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出臺,并配套了相應實施細則。政策實施4年來,攀枝花人才環境得到改善,聚集人才促進發展成為共識。但該套政策主要面向高層次、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對人力資源的覆蓋面較窄。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轉型發展,目前攀枝花面臨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雙重需求。
“出臺‘十六條措施’,就是結合產業升級、城市轉型和能級提升需要,努力促進人口聚集,力爭到2025年,攀枝花市城區常住人口增加到100萬人,城市人口增加到150萬人。就目前來看,要實現這樣的人口規模除了鼓勵生育,還要積極引進。”黃志文說,因此,“十六條措施”應運而生。
“攀枝花產業發展更加需要立體人才結構,除了高端研究人才,技術工種的要求相應提高,除了焊工、車工等傳統技術工種,機電等專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巨大。”攀枝花鋼城集團人力資源部(組織部)部長馬興波認為,“十六條措施”能夠彌補人才引進中面臨的地域劣勢,為人才待遇加碼。
直擊
首位育兒補貼金申請者:政策信號比政策本身更有作用
8月2日,“十六條措施”發布第4天,攀枝花迎來首位提交育兒補貼金申請的市民——楊軍。
6月28日,楊軍的二孩“小潼潼”出生。看到攀枝花向二、三孩家庭發放補貼金的政策迅速在朋友圈刷屏,楊軍的妻子馬上通過手機把消息轉發給他,“不少朋友也第一時間打電話過來,讓我趕緊了解一下。”
在楊軍看來,每月500元的補貼金雖不算多,但能夠補貼二孩的奶粉、尿不濕等日用消耗品。“政策本身是釋放出一種信號,讓想要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更有信心,更加積極地養育下一代。”
對此,攀枝花市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科科長母小琴也表示,每月補貼500元,綜合考量了當地政府財力、經濟發展水平,對市民按政策生育進行正面激勵。
楊軍的大兒子即將入托,他期盼后續能看到更多基礎教育方面的便民措施出臺,“進一步打消生育二、三孩家庭的現實顧慮,讓更多人才愿意來攀枝花安居、樂業。”楊軍說。
新聞多一點
加入“搶人”大戰攀枝花有這些實在的獎勵
吸引高層次人才
●對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學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臨床重點專科、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醫療衛生機構、牽頭科室和領軍人才,分別給予100萬元、10萬元和10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成功創建省級名師工作室和名校長工作室的領軍人才,獲評為天府名師、名校長的優秀人才,分別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
●對《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一至六類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其本人、配偶及雙方父母年滿60周歲且在攀居住的,享受每戶每月2小時、為期3年的免費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入住經本市民政部門許可或備案養老機構的,享受每人每月200元-2000元、為期3年的入住服務補貼
吸引創新創業人才
●對科技人員在攀實施技術成果轉讓轉化所獲的成果轉讓收入、前5年按股份或出資比例所獲收入,市、縣(區)財政配套給予激勵
●對創新創業領軍型人才(團隊),給予50萬元-200萬元人才專項種子資金支持
●對將注冊地遷往攀枝花轄區的市外上市公司的高管團隊,給予50萬元-300萬元特殊貢獻獎勵
吸引高校畢業生和技能人才
●對中小微民營企業引進全日制大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按本科500元/人/月、大專300元/人/月、中專200元/人/月,給予引進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的補助
●對畢業5年內的大中專及以上畢業生在攀創辦的企業,招用3人及以下的每招用1人獎勵2000元,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獎勵3000元,單個企業最高可獲獎勵10萬元
●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設立人才工作站的高校和職業院校,為在攀企業成功引進全日制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的,按500元/人給予一次性獎補;成功引進中級工(四級職業技能等級)及以上技能人才的,按400元/人給予一次性獎補
健全保障機制“搶人”
●凡在攀城鎮居住、就業、就學及其他有意愿遷入攀枝花市的市外居民,均可在城鎮“零門檻”落戶
●對在鄉鎮衛生院及以上醫療保健機構分娩的攀枝花戶籍產婦,提供住院分娩免費服務
●對按政策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摘自攀枝花市發布的《關于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