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砥礪奮進開創治蜀興川新篇

四川日報    2017年06月07日

    ■曾卿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啟了黨和國家歷史上又一個重大轉折時期。每一屆省委都肩負著特定的歷史任務,都需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十屆省委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牢記重托、砥礪奮進,緊緊依靠和團結帶領全省各族人民,創造了“難與變”“穩與進”“治與興”的四川奇跡,譜寫了偉大中國夢四川篇章的恢弘史詩。五年應變、圖變、巨變,不僅僅留下了一段恢弘史詩,更鞏固了我們面對新的“趕考”的頑強信念,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一定能實現,一定要實現!

    難與變

    ●難在決勝全面小康任務繁重,變在全省專注發展、干事創業氛圍日趨濃厚

    難在闖過轉型關口要求更為急迫,變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路子越走越寬

    難在地震災區舊傷未愈又添新創,變在探索走出了一條以地方為主體的重建新路

    難在四川藏區治理更具特殊性復雜性,變在近幾年來“靜悄悄地發生了根本性歷史性變化”

    難在徹底扭轉政治生態形勢異常嚴峻,變在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穩與進

    政治立場站得穩,高舉旗幟贏得“四個意識”深入人心之“進”

    定見定力扎得穩,勵精圖治贏得治蜀興川開辟新境界之“進”

    發展大勢把得穩,順勢有為贏得厚植長遠發展優勢之“進”

    節奏步伐邁得穩,拼搏實干贏得主要工作躋身全國前列之“進”

    全局底線守得穩,深謀持重贏得社會大局安定有序之“進”

    治與興

    “治與興”體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成效顯著

    “治與興”體現在主動融入國家開放戰略奠定了西部開放高地地位

    “治與興”體現在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得到全面夯實

    “治與興”體現在全省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

    特殊的考驗

    難與變

  過去五年,四川面臨多重特殊矛盾和重大考驗,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復雜,蘆山強烈地震再次沖擊,脫貧攻堅背水一戰,藏區維穩壓力巨大,政治生態重塑任務艱巨。省委站位全局、事不避難、擔當擔責,提出治蜀興川新理念新思路新布局,集中力量打一場場硬仗,著重抓關乎全局和長遠的大事難事,展現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定決心和“敢于戰勝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無畏氣概。

  難在決勝全面小康任務繁重,變在全省專注發展、干事創業氛圍日趨濃厚。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本質上是發展問題。201211月,王東明同志指出:必須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經濟建設作為興省之要。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確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省工作主題,強調“以等不得的使命感、拖不得的責任感、慢不得的緊迫感,集中力量打一場全面小康決戰決勝的總體戰”。即使發生蘆山強烈地震,省委在應急搶險后也很快把全省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2014年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讀書班上作出“六個基本判斷”,第一個就是“四川基本省情沒有改變,必須始終保持專注發展的定力”。在制定“十三五”發展規劃時,確立“保持高于全國的增長速度”奮斗目標,提升全省經濟整體實力。

  難在闖過轉型關口要求更為急迫,變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路子越走越寬。發展制勝之道在順勢而為。四川傳統產業比重高,受新常態沖擊直接而巨大,省委作出“發展的老路走不通了”的準確判斷,清醒認識到“轉型升級是必須邁過去的坎”,鮮明提出“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后發也要高點起步”。立足發揮四川科教人才資源大省優勢,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立為“三大發展戰略”之一。抓住躋身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的重大機遇,召開省委十屆七次全會,作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決定》,加快建設創新驅動先行省。堅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主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積極培育高端現代產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全省經濟結構實現歷史性轉變。

  難在地震災區舊傷未愈又添新創,變在探索走出了一條以地方為主體的重建新路。蘆山強烈地震之后,中央賦予四川重大使命:探索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災后重建新路子。省委把災區恢復重建作為全省一項重大工作、作為重災區的首要任務,作出《關于推進蘆山地震災區科學重建跨越發展、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家園的決定》,提出“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體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奮斗目標。經過3年艱苦奮戰,災區重建任務圓滿完成,“戶戶安居樂業、民生保障提升、產業創新發展、生態文明進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規劃愿景正成為美好現實,災區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難在四川藏區治理更具特殊性復雜性,變在近幾年來“靜悄悄地發生了根本性歷史性變化”。四川藏區處于“穩藏必先安康”的戰略地位,同時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育程度相對滯后,社會治理難度大。省委全面貫徹中央治藏方略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堅持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綜合施策,堅持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一起抓,發展民生、寺廟管理、社會穩定、宣傳教育、組織建設“五條戰線”齊發力,全方位加強藏區工作,保持了四川藏區大局穩定,夯實了長治久安的根基。

  難在徹底扭轉政治生態形勢異常嚴峻,變在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緊硬”。黨的十八大之后,四川干部隊伍中腐敗問題集中暴露,全面從嚴治黨面臨“三個不可低估”嚴峻形勢:周永康長期插手四川事務,給四川政治生態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可低估;長期以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滋長蔓延,封建腐朽思想文化對四川干部隊伍的侵蝕不可低估;一定時期腐敗案件多發頻發,干部隊伍中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的嚴重性不可低估。省委堅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集中打了一場懲貪治腐、正風肅紀、刷新吏治的攻堅戰和持久戰,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全省政治生態發生了可喜變化。

   特別的擔當

   穩與進

  穩中求進,是經濟工作總基調和黨中央治國理政重要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全國大局下的四川工作,穩中求進貫穿到了各個方面,體現了省委貫徹落實中央治國理政重要原則的政治自覺,體現了省委駕馭復雜形勢的執政智慧和能力。

  政治立場站得穩,高舉旗幟贏得“四個意識”深入人心之“進”。過去五年,省委工作最根本的經驗就是,把堅決維護核心作為最大的政治,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中央統一部署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始終從政治、全局的高度嚴肅認真對待和扎實深入開展,“四個意識”已經轉化為全省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黨性觀念、紀律要求和實際行動。始終在全黨全國大局下謀劃和開展工作,通過召開省委全會,分別對“四個全面”和災區重建、脫貧攻堅、制定“十三五”規劃、全面創新改革、綠色發展、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等作出《決定》,把十八大以來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到了實處。貫徹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始終政治堅定,堅決擁護中央改進作風和反對腐敗,徹底肅清了周永康長期插手四川事務造成的惡劣影響。

  定見定力扎得穩,勵精圖治贏得治蜀興川開辟新境界之“進”。定力源于定見。治蜀興川開辟新境界,基于省委對省情特征的定見,源于戰略籌劃的定力,成于推動實施的堅定。過去五年,省委作出“六個基本判斷”,確立“兩個跨越”奮斗目標,明確“三大發展戰略”實施路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川實踐,治蜀興川工作總體思路在實踐中逐步豐富和完善。無論面對各種特殊困難和復雜局面,省委始終堅持這個總體思路不動搖,保持專注發展定力、轉型發展定力、懲治腐敗定力,在全省匯聚起了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統一意志和強大力量。實踐證明,治蜀興川總體工作思路,集中反映了省委對省情特征、發展目標、工作任務的準確判斷、深入思考和整體把握,是四川各項事業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發展大勢把得穩,順勢有為贏得厚植長遠發展優勢之“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干成了不少奠定四川在全國大格局中地位、奠基百年發展的大事,體現了善抓重大機遇的宏大戰略魄力。成功推動天府新區上升為國家級新區,搶在最后時刻擠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在激烈競爭中成功獲批建設國家自由貿易區,實現了四川由國家“三線”到國家級“三區”的發展格局之進。變新常態下穩增長壓力為轉型升級的動力,電子信息產業在中國電子8.6代線、京東方成都6代線和綿陽6代線、清華紫光2000億合作項目等重大項目帶動下,加快邁進萬億級產業;汽車產業在吉利、沃爾沃、神龍汽車等動輒百億級的重大項目帶動下,即將成長為5000億級產業;油氣化工在新材料、精細化工的帶動下,正發展為5000億級產業;軌道交通、生物醫藥、航空與燃機等產業,正加快向千億級新型產業靠近,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的產業支撐正在形成。抓住國家宏觀政策新機遇,五年累計投資8.6萬億元,不失時機布局和開工建設了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了全域發展條件。

  節奏步伐邁得穩,拼搏實干贏得主要工作躋身全國前列之“進”。行穩方能致遠。決策部署確定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以上率下抓落實上,以超常付出成就了非凡之事。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大環境下,四川不僅平穩度過了速度換擋期,沒有出現斷崖式下滑,而且連續多年在全國經濟大省中增速走在前列。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省頭等大事,念茲在茲、唯此為大,鎖定“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下足繡花功夫,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戰全勝,在國家驗收考核工作中躋身全國8個成效最好的省份。全面創新改革,國家首批在全國推廣的17條經驗中四川有8條,走在了全國前列。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穩、縱深突破,簡政放權、農業農村、國資國企、民生領域改革、生態文明、黨的建設制度等重點領域都創造了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全國經驗,探索出的改革工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受到中央肯定和推廣。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全面依法治省《綱要》,藏區依法治理、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提升社會治理水平顯著加強,治蜀興川各項事業逐步納入法治化軌道。

  全局底線守得穩,深謀持重贏得社會大局安定有序之“進”。“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一說,反映的是自古以來治蜀的難度。過去五年,四川大事更多、難事更多,但是全局社會、干部隊伍、民族地區始終總體穩定,守住了民生底線,守住了經濟風險底線,守住了安全生產底線,沒有出現大的動蕩。即使出現一些熱點沖擊,也做到了迅速有效控制,沒有釀成極端事件。這些完全得益于省委審時度勢、統籌兼顧、謀定后動、勇于擔當,在大風大浪、大開大合、大破大立之中保持了全省社會大局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必備的條件、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特優的答卷

    治與興

  五年奮進前行,五年夯基蓄勢,十屆省委在砥礪奮進中開創了治蜀興川的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小康、建成經濟強省打下了決定性基礎。

  “治與興”體現在經濟結構發生歷史性深刻變化。全省經濟總量邁上3萬億臺階,從全國第8位躍升到第6位,實現了總量躍升、質量提升、地位上升。四川第三產業比重超過了第二產業,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歷史性轉變。新產業發展速度超過了傳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7倍,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以上。最終消費對增長貢獻率超過了投資,上升到了51.5%,動能轉換取得重大突破。城鄉結構歷史性轉折,百萬人口大城市上升到了5個,今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有望超過50%

  “治與興”體現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成效顯著。省委向總書記看齊、向黨中央看齊,中央專項改革方案做到了及時、全面對接,確保中央改革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實。省委確定的256項改革任務,已經完成102項,總體進度符合中央要求和預期目標。四川是省級保留審批事項全國最少的省份之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受到中央肯定。四川是全國10個最先出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方案省份之一,配套制定了17條政策措施。堅持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突破口,農業農村改革創造全國經驗,國務院在四川召開了兩次農村改革現場工作會。國資國企改革,推進產權多元化、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企業負責人薪酬、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國企重組整合和改革脫困等成效明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速,啟動實施綠化全川行動,全面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全面推行河長制,在全國率先啟動省內環保督察。教育、文化、衛生等民生領域改革增強了群眾的改革獲得感,分級診療制度等在全國推廣。

  “治與興”體現在主動融入國家開放戰略奠定了西部開放高地地位。省委鮮明提出“對內靠改革、對外靠開放”,主動服務國家開放新戰略,在擴大開放合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打造中德、中韓、中法等國別合作園區,成功承辦舉辦財富全球論壇、世界華商大會、西博會、科博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國際性會議和投資促進活動,開通蓉歐快鐵,累計引進到位省外、境外資金超過5萬億元,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21戶,成都雙流機場開通國際航線100條、新增54條,全社會開放程度明顯提升。

  “治與興”體現在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財政民生投入占年度公共財政支出提高并穩定在65%左右,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左右,城鎮、農村居民收入與全國之比分別接近85%90%。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 750 萬減少到 2016 年底的272萬、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4.3%。教育、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在改革發展中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凝聚形成了同步奔康的磅礴力量。

  “治與興”體現在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得到全面夯實。省委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堅持把依法治省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任務和關鍵性工程來抓,持之以恒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范化解各類社會風險,注重通過具體案例彰顯法治權威,抓住關鍵環節和薄弱區域持續用力,扎實推進藏區彝區依法治理常態化,逐步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確保了四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治與興”體現在全省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四川政治生態已經根本扭轉,跑官要官、拉票賄選、團團伙伙等潛規則得到有效治理,過去一度盛行的“攀高枝”“抱大樹”得到堅決抑制,同志關系、上下級之間變得越來越清爽,專注事業、埋頭干事成為了全省干部隊伍中的一種常態,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和法紀觀念普遍增強,在紀律約束下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用權的習慣正在逐漸養成。政治生態的改善,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了根本保證。

  十屆省委的五年,是在歷經磨難的特殊考驗中不負重托、行穩致遠的五年,是在緊跟中央執政理念巨變中形成新時期治蜀興川方略的五年,是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打下決定性基礎的五年。五年應變、圖變、巨變,不僅僅留下了一段恢弘史詩,更鞏固了我們面對新的“趕考”的頑強信念,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一定能實現,一定要實現!  (作者系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省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

 

  • 上一篇:五大經濟區2017年工作要點出爐
  • 下一篇:五個關鍵詞刻畫十屆四川省委執政“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