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甘孜:實施“六大戰略”做實“三件大事”

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25日

 

新龍縣采伐地更新林木。

 

甘孜州委群眾宣講團在丹巴縣開展宣講活動。

 

國道318線雅江縣境內的天路十八彎。

 

康定高原藥材野生撫育基地藥材繁育大棚。

 

瀘定縣羊肚菌豐產采收。

 

群眾喜獲豐收。

 

    ■登林(圖片由甘孜州委宣傳部提供)

  今年54日,在甘孜州“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見效”大討論活動動員會上,甘孜州委領導提出:“趕上全省發展快車,哪怕是坐在最后一節車廂,至少也能跟著快車跑,爭取加入第一梯隊、進入第一方陣。”

  201512月召開甘孜州委十屆八次全會以來,全州上下按照州委“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的總體工作格局,把實施“六大戰略”作為造福甘孜人民的最大事業,作為爭取加入全省第一梯隊的發力點。“六大戰略”實施一年,脫貧攻堅首戰告捷,依法治州深入推進,產業富民成效明顯,交通先行取得突破,城鄉面貌大為改觀,生態文明建設富有成效。

  201612月,甘孜州第十一次黨代會再次把實施“六大戰略”作為做實發展、民生、穩定“三件大事”和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路徑。

    發展:做實產業為根本,交通先行夯基礎

  “阿察鎮生態帳篷城、巴巴溝旅游景點項目規劃編制、河坡鄉普馬藏族文化旅游風情村建設、民族手工藝步行街打造等‘四個一’項目,都是結合自身實際、對標較為先進的做法后充分醞釀決定的。”513日,白玉縣政府負責人說。

  在旅游景區景點打造上,白玉縣近年在“精細”二字上做足了文章。今年該縣計劃投入2165萬元加強旅游相關規劃和建設,具體包括:規劃一個生態帳篷城,推出一個高品質景點,建設一個文化旅游風情村,打造一條民族手工藝體驗街。

  像白玉縣一樣,生態旅游業已成為甘孜州“產業富民”的重要抓手。去年,甘孜州接待游客1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9.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8%21.79%

  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雙增長”背后,是甘孜州旅游基礎工作的強力推進:完成亞拉中谷等景區開發規劃。海螺溝國家5A級景區成功創建,稻城亞丁國家5A級景區創建通過省級景觀資源價值評定,瀘定橋景區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道孚墨石公園景區成功實現國家4A級景區創建,九龍獵塔湖等國家A級景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完成建設自駕車營地9個、旅游廁所93個、旅游標示牌311個。兩家鄉村五星級酒店通過省級評審,指導創建主題酒店8家,民宿達標戶選評申報82戶。

  甘孜州“產業富民”的另一重要抓手是發展生態農牧產業。去年,甘孜州累計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50.79萬畝,實現農特產品加工業產值3.47億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13個,創建省級示范社5個,申報國家級示范社1個,新建幸福美麗新村359個。推廣地膜覆蓋栽培10萬畝、配方施肥40萬畝次。推廣各類農機具1497臺,完成機耕、機播、機收作業146.2萬畝;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34.41萬人次,農作物良種覆蓋率93%,農業科技入戶率90%。實施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建成農特產品展示展銷中心、農特產品倉儲物流配送中心等6個。

  產業富民和交通先行是甘孜州發展的“雙引擎”,產業富民填內容,交通先行夯基礎。甘孜州交通投資規模持續保持高位。2016年,該州交通建設完成投資107.58億元,完成州定年度目標任務80億元的134.5%,完成省交通運輸廳定年度目標100.7億元的106.8%,在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固定資產投資年報中排名全省第一,實現連續4年完成投資過百億元。

  生態文明建設為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也為后續強力發展奠定基礎。2016年,甘孜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確立了“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下飽肚子”和“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的行動綱領,全力推動森林保護、沙化治理、草原保護、牧區節水示范縣工程、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土地整治、工程植被恢復、農網改造、水源地保護等15個工程項目、36個子項目,項目總投資22.5億元。到2016年年底,36個子項目全面完成,并且超任務完成兩項,路種花完成151%,草原鼠蟲害防治完成117%

  發展上,甘孜州今年將按照“加入第一梯隊、進入第一方陣”要求,狠抓項目拉動,強化產業支撐,改善基礎條件,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達到或高于全省水平,確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從而不斷縮小與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民生:過上“四好”日子,享受良好環境

  “流轉土地種青稞、種紫皮馬鈴薯,集體出資開超市,村里人就這么脫貧的。”511日,新龍縣博美鄉德麥巴村村支部書記白瑪尼麥一邊在田間堆肥一邊介紹,有著96613人的德麥巴村,是新龍縣第一批脫貧的村。2016年,該村脫貧戶人均收入達到4824.75元,普通農戶人均收入9000元,成功甩掉了貧困村帽子。

  這是甘孜州實施脫貧攻堅戰略成效的一個切片。

  2016 年,甘孜州創新確定了“1564”脫貧攻堅思路和“358”示范工程。“1564”思路,即一個綱領、五大行動、六項工程、四重保障。具體而言,“一個綱領”指“412N”的一套行動綱領;“五大行動”指高寒牧區解困、生態綠色扶貧、金融資本互動、定點單位幫扶、基層力量參與;“六項工程”指產業示范、創業明星、外出務工、希望助學、天使陽光、關愛溫暖工程;“四重保障”指人才、機構、資金、紀律保障。“358”示范工程包括3個脫貧攻堅示范縣、50個脫貧攻堅示范村、800戶脫貧攻堅示范戶。

  依托自我加壓,合力攻堅,去年甘孜州在省下達的2016年度213個退出貧困村、2.8513萬名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上,將退出貧困村調整為281個、脫貧人口調整為3.2275萬人,高出省定任務10個百分點以上。通過一年來的努力和艱辛付出,截至目前,甘孜州實際完成821233985人脫貧,完成省定任務的 119.2%、州定任務105.3%。實際完成280個貧困村退出,分別完成省定和州定目標任務的131.5%99.64%

  脫貧攻堅戰略讓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城鄉提升”讓群眾領到環境福利包。

  2016年,甘孜州圍繞年度城鄉提升戰略目標績效考核任務,強化督導,扎實推進。通過一年努力,做強縣城261項目標任務,除20項未完成外,其余全部完成。各縣(市)都建立了城市執法、城市園林養護、城市環衛3支隊伍。九龍縣、稻城縣、海螺溝景區管理局磨西鎮已通過國家級衛生縣城、鄉鎮檢查評估,爐霍縣已通過省級衛生縣城評估。環境治理方面,甘孜州各縣()深入開展“九子一線”亂象整治,全州累計整治違建2261處,面積約11.67萬平方米。

  甘孜州政府領導介紹,今年,甘孜州要聚焦同步奔康目標,繼續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戰略,全面消除絕對貧困,今年要確保瀘定縣“摘帽”,366個貧困村退出、1178748524名貧困人口脫貧。

    穩定:建設法治政府,推動依法治理

  去年,甘孜縣城區專職網格員調解矛盾糾紛30余件,在城區建立了網格化服務對象微信群22個,成員達2500人。

  這是甘孜州在實施“依法治州”戰略過程中推進社會依法治理的一個縮影。

  甘孜州去年持續實施依法常態化治理,道孚、甘孜兩縣全力創建全省依法常態化治理示范縣,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建設,全州劃分網格2945個,設置監管平臺776個,處理各類事件66917件,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攻堅破難行動”,成功調處4029件,調解成功率達93.9%。在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方面,甘孜州舉辦“學習法律法規、提升法治素養”2016年甘孜州法律知識競賽。

  持續推進“法律七進”,去年甘孜州集中開展法律進鄉村(社區)、進校園、進單位(企業)等活動達3600多場次。

  去年,甘孜州加快了建設法治政府的步伐。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方面,全面推進“放管服”工作,完成州、縣(市)兩級行政權力、責任清單的編制、清理和對外公布;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便利群眾辦事創業。落實依法決策機制方面,完成第四屆州政府法律顧問聘任工作,修訂了《甘孜州重大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辦法》,嚴格執行和落實重大行政決策規則、合法性審查和責任追究辦法,堅持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作為法定程序,對40余項重大行政決策事項進行了合法性審查。

    未來5年奮斗目標

    路徑:堅持抓發展

  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四川藏區實際、具有甘孜特色的發展路子。要以培育壯大產業為核心,增強加快發展的支撐力。要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千方百計促進群眾就業創業。要堅持以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為目標,全面提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引導力。

    愿景:建成“四個甘孜”

  一個安全便捷、四通八達的“暢通甘孜”將逐步呈現;一個雪山湖泊交相輝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甘孜”將更加多彩;一個法治昌明、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和諧甘孜”將持續鞏固;一個惠及百萬各族人民的“小康甘孜”將全面建成。

    目標:同步奔康

  未來5年,甘孜州地區生產總值力爭保持年均增長7%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12%以上。18個縣()脫貧“摘帽”,1360個貧困村退出,19.7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過去5年發展成就

  經濟總量突破“兩百個億”。2016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9.8億元,是2011年的1.51倍,年均增長8.1%

  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兩千個億”。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7.67億元,是前5年的2.39倍。

  城鄉消費實現“兩位數增長”。2016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59億元,是2011年的1.73倍,年均增長11.6%

  財政收支實現“兩個翻番”。累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93億元,是前5年的2.02倍,年均增長15.1%;累計完成公共財政支出1401.15億元,是前5年的2.66倍,年均增長21.62%

  居民收入實現“兩增一降”。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1元,是2011年的1.61倍,年均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7元,是2011年的2.25倍,年均增長17.7%。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4降至2016年的2.9

  經濟結構實現“兩個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5.83638.2,第三產業占比較2011年提高0.7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5.9%,較2011年提高4.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持續優化。

  存貸增長呈現“三個高速”。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95.68億元,年均增長13.8%;居民儲蓄余額209.68億元,年均增長17%;各項貸款余額273.62億元,年均增長15.8%

 

 

 

 

 

  • 上一篇:記者眼中的“雅康高速”
  • 下一篇:奮斗的歷程 珍貴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