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新元素”調亮四川產業大盤

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22日

  511日,國內首條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京東方A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這一生產線的投產,一舉打破了韓國企業的全球壟斷地位,達產后年產值有望超過300億元,四川躋身全球屈指可數的“供應地”之一。

  這樣的經濟“新元素”,過去5年來在我省不斷涌現,已匯聚成推動四川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強勁動能。

   陳巖 熊筱偉

  新成績 新興產業保持高速增長

  過去5年,我省經濟發展中以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代表的產業發展“新元素”保持了高速增長:和5年前相比,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3.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倍,城市軌道車輛產量增長1.5倍,智能手機產量增長1.2倍。

  更多數據凸顯我省產業發展的“新成績”——截至去年,工業投資增速從個位數轉為兩位數、利潤增長由負轉正、景氣指數從榮枯線下轉為線上……“新成績”的背后,是產業“新元素”不斷涌現,促使新舊動能平穩接續、加速切換的結果。

  變化源自我省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全面審視和謀劃。

  “產業發展新動能的加速蓄積,不僅是調結構的必須,更是穩增長的基礎。”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動力減弱情況下,新舊動能加速切換、接續,是立足當前穩增長的必須,更是面向未來調結構的必然。

  轉型才能更好發展,后發也要高點起步。去年四川規上工業增加值7.9%的增長中,存量企業貢獻4個百分點,新投產項目和新增規上企業貢獻3.9個百分點,存量企業和新動能對工業增長的貢獻首次實現“平分秋色”。去年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較 2012 年增長106.2%,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至52%

  新布局 構架產業梯次成長體系

  517日,兩個長度46.6米的“巨無霸”罐體容器被裝上重型卡車,緩緩駛出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德陽制造基地,啟程運往科威特——這不僅是該企業首套自主設計的太陽能光熱發電設備,也是企業在該領域的首個海外訂單。

  東方鍋爐的成功,與我省產業發展政策的推動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產業發展體系在動態調整中不斷健全、完善。在七大優勢產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2014年下半年,我省提出重點發展“雙五”產業,2016年又提出重點發展石墨烯等4個產業。

  從產業發展內在規律看,高端成長型產業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以產業發展引領帶動為主要取向。省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吉明表示,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雙七”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優中選優,形成全省產業發展的梯次成長結構。最終目的就是抓住產業發展的“頭羊”,將這些具備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培育好,使推進政策產生“溢出效應”,輻射更多產業協同發展。

  “按梯次推進的產業培養體系符合當下的經濟特征。”中國社科院工業運行室副主任江飛濤表示,對四川的經濟體量來說,如果把資源集中在幾個產業,風險過大;按照產業發展階段,形成全新的梯次培養布局,既符合當前國內經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的特征,又符合四川新舊動能接續,換擋不失速的內在需求。

  新舉措 創新項目推進機制

  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看來,包括新能源汽車、石墨烯產業等新興產業,各地都在謀篇布局、競爭激烈;航空與燃機、信息安全等產業居于技術制高點,自主創新難度不小。這些都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實能力,需要強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來,我省創新項目推進機制,探索建立重大重點項目“省領導聯系、省級部門協調推進、市州黨政主體責任”的分級管理和聯動推進新機制。以2015年為例,省領導聯系的56個重大產業項目全部納入省政府重大項目規劃,并給予省上配套70%用地指標的特殊政策;省政府將162個工業項目列入500個重點項目計劃著力推進。

  在產業層面,針對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我省專門建立推進機制,由分管副省長掛帥,在強力推動的同時,引入地方和產學研單位為成員單位,打通產業發展鏈條。同時設立產業發展推進小組,落實產業的規劃布局、發展路線圖、時間表等。

  推進產業發展需要更多產業的整體布局乃至市場需求等多方面發力。我省突出市場化導向,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目前,我省已成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等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省財政廳介紹,計劃到2016年底將建成20只左右政府出資的省級產業基金,力爭建成總規模千億元的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體系。

 

 

 

 

 

 

 

 

  • 上一篇:美麗四川的四個新角色
  • 下一篇:21市州黨報聯動共推“治蜀興川新跨越”網上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