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四川“文化+”閃耀文博會

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16日

  515日,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圓滿落幕。四川展館榮獲優秀組織獎和優秀展示獎,甘孜展館、新華文軒展館等專業展館也分獲不同獎項,在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方面,四川還收獲了4枚金牌。

  本屆為期5天的展覽中,四川展團以“文薈四川 輝灑絲路”為主題,集中展出了非遺、藝術、文創、文旅以及文化科技等方面超過30個項目。通過“文化+”的新業態,展現獨特四川文化魅力和文化產業發展成績。

    ■吳夢琳

    匠心收大獎

    傳統文化受關注

  515日,文博會閉幕當天下午,參展商、夾江木版年畫傳承人張榮強,就受邀來到深圳市南山區后海小學為一年級2班學生做夾江年畫的講解。接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學生們興趣高漲,圍在張榮強身邊,親手體驗了木版年畫制作。

  文博會上,張榮強在進行年畫制作展演時,后海小學的一位學生家長被深深吸引了,他立即聯系了班主任,調整學生課程,專程邀請張榮強在展會結束后來到學校。“生活在都市,對于傳統藝術往往只能從書本中感知,能這樣零距離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實屬不易。”體驗結束后,班主任趙老師感嘆。

  除了夾江年畫,瀘州油紙傘、漢安夏布繡、武勝竹絲畫簾、羌族刺繡……精巧的傳統藝術文化,往往一 開館就引發“圍觀”。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傳統藝術精巧的技藝,更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獨立設館的甘孜展館,精美的非遺藝術品受到熱捧,高原匠心攬獲了文博會八項獎項。

  四川匯德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根據羌族文化元素研發創作的“最羌紅圍巾”等系列文創產品,也在展會上受到不少關注,一些文化產業經營者伸出了合作之手。

    黑科技融入

    新業態文化成亮點

  四川展館門口,一個滿是瓶子的藝術裝置《魔瓶》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這448個瓶子,雖然是普通玻璃瓶,但卻內含一種“黑科技”,是自貢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與法國里昂燈光節合作并于2016年取得國內授權的優秀作品。通過采用高科技編程處理并將投影、攝像頭與玻璃瓶組合后,配有投影機與視頻采集裝置,可以通過3D技術與觀眾進行互動。觀眾只要站在攝像頭面前,攝像頭就會自動對人臉進行采集并投影到瓶子中,變換不同的視覺意象,體驗3D技術帶來的快樂。

  在成都云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前,觀眾在平板電腦上根據指示操作,發出配合古詩《春曉》的樂聲。公司研發的將樂器、詩詞、國畫用科技的方法融為一體,形成一個以“唱詩詞”為核心的體驗學習系統“音約吧”。這家公司還研發了多項核心技術,包括根據情緒和動作智能創作音樂技術、智能設備藍牙控制器、鋼琴按鍵指示器、能識別音樂自動成譜的方法等,通過科技實現音樂藝術創作智能化。

  而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帶來的成都文化地標展示項目,采用VRAR技術,讓觀眾在深圳一秒“穿越”到成都的文化地標建筑。

    多方共牽手

    文化產業布局海內外

  文博會期間,作為系列活動之一,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深圳策劃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從2000年開始,嘗試在北京設點成立編輯中心后,川少社再次布局省外。川少社社長常青介紹,深圳策劃中心重點在于發掘以優質動漫IP為主的潛力項目,推出更多的優質圖書產品,并將嘗試圖書與新媒體融合項目、涉足兒童周邊產業。

  牽手多方“玩跨界”,不僅是川少社。展會內外,四川展團簽下多項合作協議,延伸文化產業鏈,積極布局走出去。

  四川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文旅資源。與此同時,四川新華發行集團也與中國南山開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投資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由四川出版集團和域上和美集團共同開發的“吳哥窟·中國四川文化產業園項目”,也在文博會上進行了重點推介。據域上和美公司品推中心總監張曲介紹,項目位于柬埔寨吳哥窟保護區,總投資7億美元,占地1000多公頃,將打造集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項目。

  • 上一篇:2017年高考新改革:專科第一二批合并為專科批
  • 下一篇: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建設旅游經濟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