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一號工程”的四川行動

四川日報    2017年05月08日


   日前,國產外貿戰機雙座“梟龍”在成都首飛成功,試飛的原型機一落地就被買走。市場熱捧,高興的除了其制造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外,還有四川參與配套的近百家民企。

  新變化源自新機遇。2015年8月,四川等8個區域被確定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央交給四川最重要的改革任務,作為引領發展的“一號工程”,一年多來,四川已在軍民融合、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大膽創新,亮點頻現。

  快、勇、好,成為四川“一號工程”行動中,最亮眼的關鍵詞。□本報記者 朱雪黎

   

    一年內催生60多條改革經驗

  快,是四川“一號工程”行動給人的第一印象。

  2015年8月,四川獲批成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同月就啟動試驗方案的編制起草工作;當年11月,《四川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2016年4月,試驗方案上報國務院……

  一年多來,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工作領導小組暨省軍民融合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舉行了四次小組會,平均每一個季度就召開一次。

  去年9月,承擔打造航空“中國心”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僅半月,四川就火速與其簽下合作協議,相約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研制基地。今年4月,四川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題推進會上,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董事長曹建國表示,目前,公司已在四川建立研發單位、生產企業和實驗基地。不到一年時間,戰略合作從藍圖落地為現實。

  省委全創辦透露,試驗一年,我省已梳理出60余條可復制可推廣儲備經驗,相當于平均每月5條。60條中,21條取得明顯成效,包括“探索軍民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自加壓力助推“創新”總動員

  按中央要求,四川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將依托成都、德陽、綿陽3個地區開展先行先試。而目前,四川已編制完成涵蓋全省21個市州的20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

  把3變為21,是四川自加壓力,試驗范圍拓展到天府新區和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各市州積極對接成德綿先行先試的經驗和做法,形成“3+2+N”的試驗布局“全覆蓋”。

  以軍民融合這個最鮮明任務為例,四川全省“多點多極”的產業發展格局已逐步形成。成都聚焦信息安全、激光、核技術、航空和航天“五大產業園”,加快打造成都科學城;綿陽發起組建四川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聯盟,設立規模20億元的全國唯一一只軍民融合成果轉化基金,集中力量培育十大軍民融合產業園;德陽依托東方電氣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加快打造核電裝備產業基地;廣元依托四川電子軍工集團,積極打造軍工電子產業基地;樂山打造軍民融合產業園則以碳纖維復合材料、同位素醫療、民用核燃料為特色等。

  “全創”經驗遍地開花。成都制定出臺科技協同“創新十條”,積極推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德陽制定出臺股權和分紅激勵等7類44條創新政策;天府新區明確1個目標、7大任務、37條改革舉措的全創工作體系……

   

    多項“率先”驅動發展步伐

  年初,一個“全國首個”重任落到位于綿陽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

  2016年,中央決定,包括軍工在內的多個領域啟動首批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最終,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成為唯一入選的軍工科研單位。該所副所長高豐表示,試點獲批后,找上門的戰略投資者絡繹不絕。已經和我省首只軍民融合產業基金簽約,達成優先考慮合作意向。

  近期,《四川省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正式印發,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這一試點,探索范圍包括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10個在川高等院校,以及省中醫藥科學院、省機械研究設計院等10所科研院所。

  省委全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四川已梳理的60余條可復制可推廣儲備經驗中,還有“N個率先”。如率先與12家央企軍工集團和中物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軍民融合產業基地等。

  “三年試驗突破,五年基本轉型”,向著建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的目標,四川步穩蹄疾。


  • 上一篇:我省5年獲國家科技獎168項
  • 下一篇:四川軍民融合發展拿下多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