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四川將“旅游+”作為扶貧工作突破口之一

四川日報    2017年01月02日

  ■馮超穎

  20161217日,陣陣歡笑聲從儀隴朱德故里景區“幸福人家”農家樂傳出。

  晌午過后,收拾完碗筷、為游客泡好茶后,陳瓊夫婦趁空隙時間算了一下今年的收入,8萬元!經營農家樂4年,陳瓊家的收入節節高。

  這一變化源于我省實施的旅游精準扶貧。我省大多數貧困人口分布在旅游資源富集地區,“旅游+”成為我省扶貧工作突破口之一。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鄉村旅游實現總收入1535億元,同比增長20.96%,相當于讓全省農民人均增收411元。

  旅游經濟總量近五成來自四大片區

  12月的綿陽平武虎牙大峽谷景區內,瀑布凝結成虎牙般的冰柱。這里是28歲當地居民石勇的“舞臺”。“從201510月開始,我每周都在景區直播徒步、探險、生存等。”石勇告訴記者,憑借景區的山水,他的直播觀眾常有數萬人,給他帶來不少收益。大量觀眾慕名前來旅游,石勇又當起向導。2016年,他家整修了農家樂,“旺季月入過萬”。

  省旅發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有5000多個行政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農民致富,鄉村旅游經營戶超過10萬家,800余萬農民直接或間接受益,1443個旅游扶貧重點村納入全國鄉村旅游扶貧工程名錄。

  125日,宣漢巴山大峽谷旅游景區通過四川旅游標準評定委員會新評定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網上公示,扶貧帶動作用成為其創4A的重要加分項。2015年,當地群眾從旅游發展中人均增收約700余元。

  該景區所在的秦巴山區是我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四大片區”之一。前三季度,“四大片區”實現旅游總收入2927.75億元,同比增長20%,占全省旅游經濟總量的47.5%

  三大“四川模式”帶來增收新希望

  20168月,巴山大峽谷景區和朱德故里景區被列入全國首批“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通過景區帶動周邊居民增收,是四川旅游精準扶貧模式之一。我省在旅游扶貧攻堅中探索出打造景區帶動型、發展鄉村旅游型、開發旅游商品型三大旅游扶貧模式。

  發展鄉村旅游型模式,即依托城鎮、公路沿線、農林產業園區等,開辦農家樂和經營鄉村民宿等實現增收。寶興縣將鄉村旅游作為旅游扶貧的重要抓手,2016年打造出鄧池溝景區、磨刀新村濕地公園,完成13座旅游廁所改造升級和嘎日村鄉村旅游建設工程等,四川省第七屆鄉村文化旅游節(秋季)在這里舉行,寶興旅游被更多人所知。

  為加快旅游產業升級換代,2016年四川旅游創新創意孵化園開園迎客,這是西部地區唯一的旅游與人文民俗相結合的國家級專業孵化器。在孵化園內,德陽的年畫、雷波的莼菜、通江的銀耳等都變成了旅游商品。孵化園主任穆曦表示,這是四川按照“創意化的文化產品、文化化的實用產品、旅游化的土特產品”來推動貧困地區旅游商品開發的有效方式, 除已推入市場的成品外,還有近百種來自貧困地區的產品正在孵化。

  “眾籌”探出社會化扶貧新路

  根據《四川省“十三五”旅游扶貧專項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旅游產業扶貧的對象主要涉及20個市州、139個縣、27.9萬貧困人口。面對旅游扶貧這項任務艱巨,我省堅持政策支持“輸血”和項目帶動“造血”同步進行,并探索出社會化扶貧新路。

  自高原藏區旅游扶貧促進中心成立以來,中心主任諸丹就沒有閑暇時間。截至目前,旅游扶貧促進中心已組織30余次、300余人次赴藏區進行實地旅游扶貧調研和指導。2016年,省旅發委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依托成都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西昌學院,組建四大片區旅游扶貧促進中心,為貧困地區提供規劃編制、品牌打造和宣傳營銷、旅游商品培育、旅游培訓等服務。省旅發委還委托專業機構策劃包裝“8+30+100”旅游招商項目,8個跨區域重大項目全部涵蓋貧困區域,其余項目也有約一半涉及貧困地區。省旅發委還推動旅游優選項目進入北京產權交易所平臺開展專業化招商,2016年共完成重大旅游項目投資879億元,引進社會投資1318億元。

  資金保障上,注資12億元設立四川旅游產業創新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重點投資省內景區打造、旅游新業態、旅游全產業鏈的延伸開發等,預計帶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50億元至100億元。

  2016年,省級旅游發展資金的70%也用于“四大片區”旅游項目。

  集中優勢資源,突出重點區域,通過旅游精準扶貧,蜀中大地的青山綠水正越來越成為農村群眾脫貧奔康的“富礦”。


  • 上一篇:我省“七五”普法有了時間表路線圖
  • 下一篇:2018年我州將實現全域智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