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新聞 >> 黨政要聞 >> 瀏覽文章

四川多管齊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四川日報    2016年04月19日

    據新華社電 在長江上游四川山區,世界級瀕危鳥類山鷓鴣被陸續發現;在長江出川口,極度瀕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在今年初也被再次發現……四川通過多年的生態建設, 長江上游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變。“十三五”期間,四川提出通過生態工程、森林資源培育、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多方面舉措,繼續“多管齊下”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 障。
    四川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研究員周立江說,綿延上千里的西南群山,20世紀曾因大規模森林砍伐變為“光頭山”,蜀中丘陵山坡、林地一度消失殆盡。“對長江中下游造成巨大安全隱患,當時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形勢十分緊迫。”
    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廳了解到,四川最初在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方面,主要是通過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依托這兩大工程,四川數百萬畝坡耕地變為山林,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36%。林業專家表示,四川目前已經基本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四川提出,到2020年四川要全面建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這意味著要進一步“多管齊下”,掃清四川各地的生態治理瓶頸區。周立江表示,在四川金沙江流域、川西高原及烏蒙山區,生態建設仍面臨干熱干旱河谷造林難、草地退化、石漠化等“硬骨頭”。
    記者日前在攀枝花、宜賓等部分農村石漠化地區發現,這些地方正在發生改變。在攀枝花市福田鎮,萬畝石漠化坡地在該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及當地干部群眾的努力 下,長出了郁郁蔥蔥的芒果樹。在宜賓市筠連縣春風村,亂石叢生的坡地已被李子樹遮蔽,該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村旅游勝地。四川省林業廳廳長堯斯丹表示,四 川通過資金、科技投入和政策傾斜,已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400多萬畝;每年流入長江的泥沙量減少3億多噸,較1998年以前減少了近六成。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四川提出營林造林600萬畝,增加森林面積160萬畝。從今年開始,四川開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針對沙化、石漠化、干旱半干旱等 地區加大生態治理和修復力度,大力推進森林城市、森林城鎮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生態廊道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全四川地綠山清、應綠盡綠。
    據悉,四川將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開展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行動,建設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建設大熊貓等珍稀物種、特殊生態類型國家公園,建設提升林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
    
  • 上一篇:​ 我省加強扶貧工作機構統籌協調職能
  • 下一篇:省委省政府下發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