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傳媒網 >> 文化 >> 康巴人文 >> 瀏覽文章

德格麥宿藏族傳統手工藝走出大山

甘孜日報    2016年02月27日


現場表演書法。

現場展示藏文印刷。
  
麥宿陶器制作手工藝人。
  
 
    ■丁真尼瑪
    自1月18日,藏藝通工藝品有限公司(簡稱“藏藝通”)成都旗艦店開業以來,其風格古樸時尚的門店和一系列特色的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顧客的關注和到場。
    德格是康巴藏區的文化發祥地,其下屬麥宿地區更是藏區的佛學文化和教育中心。麥宿擁有藏區最悠久的宗薩康謝五明佛學院,因其淵源,五明文化盛行。可時至今日,藏區多地的傳統工藝多已失傳和瀕臨滅絕。由于德格麥宿早期就保持著從未間斷的傳承,全藏區現今唯有在德格麥宿地區才能看到傳統藏文化與手工藝術的完整結合。
    “藏藝通的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玉妥云丹貢波醫療中心,其發展基礎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麥宿地區的手工藝培訓項目。玉妥云丹貢波醫療中心的宗旨是保護民族傳統文化與高原生態環境,并開設了唐卡、紡織、雕刻、陶藝、銅鑄等多種專業培訓班。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培訓規模已擴大到包括十五種藏傳工藝的27個班,囊括五省藏區700余名學員。目前已有300名學員熟練掌握了相關技藝,能夠生產出多種具有鮮明藏族傳統特色的工藝佳作。400余名初級學員還在學習中,且規模將繼續擴大,他們將成為世代傳承藏族手工藝文化的火種。”藏藝通工藝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降擁彭措介紹說。
    “為使手工藝產品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和產業化發展,也為使民族品牌能夠立足于一個標準化的商業運營平臺,2011年藏藝通工藝品有限公司正式誕生。” 降擁彭措說。
    筆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藏藝通旗下現已成立了兩條產品線“藏藝通” 和 “子烏”,并已成功打開歐美市場。以藏藝通自身命名的產品線主要面向傳統市場,包括藏族傳統生活用品和佛教用品。如:氆氌、服飾、地毯,飾品、唐卡、佛像、藏香、木雕家具等。
    在藏藝通的產品理念上降擁彭措談到。藏藝通的理念是“天然,環保,手造”,藏藝通關注天然材料以及材質的創新,注重環保,所使用的原料擷取自廣袤的自然及藏區本土。同時,藏藝通的優勢也源于產地、原料及手工的純粹。每件產品從設計到制作,每個細節都凝結著來自不同國家、領域的設計師的思想,以及每位藏族手工藝者的心血,呈現的產品誠摯不造作,獨具一格而又不失古韻。
    在藏藝通未來的戰略發展上降擁彭措談到,藏藝通作為社會企業,也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公益事業,希望通過日常管理運營及不斷創新將自身的品牌和產品推向市場,并將最終所得收益反饋給藏區人民。在手工藝培訓方面,計劃在未來10-25年之內,通過手工藝培訓班的形式培養出15-20萬藏族手工藝傳人。在新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方面,計劃將宗薩十五類藏族傳統工藝加以利用和融合,結合當代設計的理念,創新出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系列產品。意旨保護瀕臨失傳的黑帳篷編織技術及紡織氆氌的古老工藝。在企業戰略發展上,藏藝通下一步將計劃在麥宿當地成立“一村一坊”生產合作社,搭建起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全國各地經營多家實體旗艦店,并不斷拓展商業合作伙伴。
    “藏藝通將懷著社會責任感致力于藏族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它將作為一個文化平臺,將古老的藏式藝術傳承下去,使其走出山野,展現于世人眼前。” 降擁彭措信心滿滿地說。
    “藏藝通”作為目前藏區傳統手工藝保護行業中為數不多的由藏族人自己創辦的社會企業,正如她的英文名“Door to Tibet Arts”,必將會向世界開啟一扇通往神秘而又引人入勝的藏族傳統文化藝術之門。
    據悉,藏藝通在云南香格里拉和康定都開設有品牌旗艦店。
  • 上一篇:九龍彝族娃娃節
  • 下一篇:從世界高城理塘走出的勇士